:::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城市防救災制度結構之治理分析--以臺北市與北京市為例
書刊名:公共事務評論
作者:趙永茂 引用關係左宜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o, Yung-mauTso, Yi-e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2:2
頁次:頁1-18
主題關鍵詞:災害防救制度臺北市北京市治理Emergency managementInstitutionTaipei CityBeijing CityGovern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83
經濟高度發展的現代國家,在面對當前全球氣候變遷、恐怖襲擊陰影籠罩之變局下,無不競相建立專業化之防救災系統,以降低各項天然及人為災害對社會安全的威脅以及對國家競爭力的損害。臺北與北京兩市,同向美、日等國取法而建立自身之防救災系統。本文將針對兩市防救災體系之制度設計部分進行分析與比較,從治理面的角度出發,觀察兩市防救災體系受其政治體制與政經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各自呈現出的特色及其運作成效,以瞭解政治體制與經社環境等變項,對制度運作所可能形成之影響。
Facing the crisi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errorist attack, modern governments pursue to enhance their emergency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ry to establish efficient mechanisms which could lower the damage caused by natural and human hazards.Borrowing ideas from the U.S.'s and Japan's experiences, Taipei and Beijing city create thei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 in recent decades. In this research, we use governance theories to analyze and to compare these two systems in order to find out how different variables such a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economic environment have impacts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wo systems.
期刊論文
1.熊光華、陳承聖(20020700)。臺灣地區地方政府層級緊急救災組織及其互動模式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警學叢刊,33(1)=143,4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hodes, Robert A. W.(1996)。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Political Studies,44(4),652-667。  new window
3.謝永剛、張佳丹(2006)。我國當代救災制度綜述。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9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彭錦鵬(2003)。全觀型治理--理論與制度化策略。民主治理與台灣行政改革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 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鵬飛(2006)。中國城市災害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研究:理念、體制與對策。地方政府與治理論壇,(會議日期: 10月11日)。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丘昌泰(2002)。臺北市防災風險評估及危機管理之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永茂(2004)。強化臺灣基層政治社會民主化之研究:地方治理與社會參個案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志錚(2002)。臺北市區級災害應變中心運作檢討之研究:以納莉颱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問堂(2001)。災害應變中心之研究-以納莉風災為例例。國立臺北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紹聘(2004)。中國救災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at, Diana、Seltzer, Kimberly、Stoker, Gerry(2002)。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Palgrave。  new window
3.俞可平(2000)。治理與善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尹海濤(2006)。美國紐約市危機管理體系。國外大城市危機管理模式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嘉楠、李長晏(2005)。「行政革新與政府再造之落實」。新世紀第二期國家建設計畫研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萬鵬飛、于秀明(2004)。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研究。北京: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 201006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尚立(2006)。轉型國家的治理:中國大陸探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2005)。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決定,http://www.gov.cn/yjgl/2005-08/31/content_69625.htm, 201006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北京市應急指揮中心(2006)。北京市應急指揮中心工作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2006)。首都市民防災應急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北京市政府(2010)。北京市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框架圖,http://zhengwu.beijing.gov.cn/yjgl/yjya/P020100604610536787243.gif, 201006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欣憓(2010)。災害防救法三讀,政院成立常設災防辦公室,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id=1&id2=1&nid=249948, 20100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瑞弘(2001)。民調顯示一成二內湖民眾滿意馬英九災後施政,http://210.69.89.224/client/ntulib/hypage.cgi?hyqstr=aihlpggiedjkcihknsghhdmqfmgponhmkgokhqjokxhpkgowdnkjoohjirokhkjfoyimjqpneujqpnimjooshjfipmiqkfoshlgpllehgclkeigclkeihfmkghgclkeigjkphsjhpsiojrplhlgpsnmrogx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雅琪(2007)。郝市長主持跨區災害防救綜合演習,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6dfa2ca:7477&theme=/3790000000/Message_center_mesg。  new window
10.遠見民意調查中心(2001)。莫拉克颱風重創臺灣,民眾對馬總統、內閣應變能力與表現的評價民調,http://www.gvm.com.tw/gvsrc/index.html, 20100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5)。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學校(機構)天然災害防救工作實務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北市政府(2010)。99年度臺北市防災作業手冊,http://tdprc2.tfd.gov.tw/TaipeiCityEms1_public/org3.html, 20100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