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農村再生計畫與設施節能減碳推動之關聯
書刊名:環境與藝術學刊
作者:朱世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 Shih-yu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
頁次:頁1-15
主題關鍵詞:農村再生生態建築污染氣體低排放節能設施二次能源Village reinforcementEcohousingLow emission policyEnergy save equipmentPrimer & secondary energy us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
民國九十九年公告、實施的農村再生條例,清楚列舉出「農村社區整體建設、宅院整建、農業生產、產業文化、自然生態、閒置空間再利用等項目」,將利用公共支出予以補助。凡符合申請規定的農業從業人員,均可以提出補助申請。尤其是以減少水泥設施、選用綠建築建材、低排碳設計、實施生態工程者,將獲得優先補助。基於前述法規容許範圍的條件,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行為的各項設施,理應納入補助獎勵重點。 以便達成整體的污染氣體低排放,符合蒙特婁公約、京都議定書等環境永續經營的精神。農村生產行為中,以簡單的、人力密集的種植蔬果雜糧等,為最低污染排放的分類。凡使用機具耕作、犁田、除草等,即開始出現環境污染的事實。因為,汽油內燃機的一經啟動,即便是輕微的量的一次能源耗用(primer energy use),對耗能、節能等議題,都具備了討論的價值。在資本更集中的飼養農業、農畜產品加工等等,所必須使用的二次能源(secondary energy use),都與耗能、節能,有著更密切的關連。這一個區塊的節能減碳效果,應該是比較可以透過有效管理,達成目標的。目前的農村再生計畫執行,過於偏頗水土保持工程技術面向。依照國外較為全面向的節能或農村發展經驗 ,可以對問題分析更加客觀,公部門也可以 透過檢討重點執行的計畫方向,真正達到空間永續的期望。
圖書
1.McDonough, William、Braungart, Michael(2002)。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New York:Macmilla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