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國志演義》中劉備「知人」原則探析--以龐統出任「耒陽令」為線索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趙宣淳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545-564
主題關鍵詞:知人忠義形象奇才三國志演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三國志演義》中,劉備經由小說家據史型塑而成的「明君」形象,廣為研究者所共論,其知人、禮賢進而成功網羅諸多人才,更是這一塑造的重要體現。然而,在人們對劉備此一共同印象下,小說中卻曾發生與其「知人」特質有著矛盾與衝突性的表現,即五十七回命龐統任耒陽縣令,實是「以貌取人」、「大材小用」的決定。過去已有研究提出,「伏龍、鳳雛」的並稱結構,本是將龐統作為「陪襯」諸葛亮而寫;然而筆者以為除可從這一面向解讀外,尚應回歸到劉備本身對人才的知、用原則,與他陣營結構的需求探討。是以經由對《演義》中龐統加入以前的八位角色進行考察後,我們發現「忠義」乃是其原則的核心,而包含人物相貌、言行的外在「形象」,卻是引起他結識的重要契機;這兩者都是令龐統加入時遭遇困境的重要因素。
圖書
1.馬振方(1991)。小說藝術論稿。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壽、裴松之、盧弼、錢南夫(2009)。三國志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義慶、劉峻、余嘉錫、周祖謨、余淑宜(1991)。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貫中、毛宗崗、陳曦鐘、宋祥瑞、魯玉川(19860700)。三國演義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1992)。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翔華(2006)。三國志演義縱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貫中、吳小林(1994)。三國演義校注。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