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東晉王隱的諸葛亮歷史圖像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俊偉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411-432
主題關鍵詞:陳壽三國志裴注諸葛亮王隱魏晉史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2
  • 點閱點閱:66
劉宋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徵引諸多史籍,提供後代對三國時期歷史面貌更多理解的可能性;歷經西晉的東晉史家王隱,其主要涉及三國史的著作《蜀記》亦有賴於《裴注》一書的保存。然而王隱值得讓人注目的,不僅是其著作相當關注於較曹魏、孫吳史料來得稀少的蜀漢政權,還有他身為北方史家對於諸葛亮的情感傾向。先是透過保存李興〈祭諸葛丞相文〉來標示孔明草廬在「隆中」,並確認「三顧茅廬」故事的存在。其次藉李興該文將諸葛亮比喻成古代名將,並且又解釋陳壽評價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係挾恨之言,皆間接肯定孔明的軍事才能。最後還虛構或記載頗受歷代學者質疑的「郭沖五事」,五事之中除兩次記載諸葛亮在戰場技勝司馬懿,還保留了一條相當精彩的孔明「用刑論」。將王隱的型塑傾向置諸孔明歷史安頓的長河之中,能夠發現在陳壽一反曹魏史家的詆毀而客觀書寫孔明之後,王隱實具有嘗試溢美諸葛亮的先驅史家地位,且對後世的影響實不容小覷。
期刊論文
1.何偉康(20071000)。從郭沖五議看諸葛亮治兵治蜀的雪泥鴻爪。歷史月刊,237,106-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盈翔(20090600)。習鑿齒《襄陽記》與臥龍、鳳雛並稱的源起--兼論《三國志演義》中龐統角色的成敗。雲漢學刊,18,25-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瑲逸(20010900)。司馬光「資治通鑑」帝魏疏論。中國文化月刊,258,106-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險峰(201012)。北魏土德運次的制定。華南師範大學學報,6,7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俊偉(20120300)。崔浩評價諸葛亮一事探賾。思辨集,15,223-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健梅(2001)。裴松之生卒年考。中國史研究,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紅玉(2011)。再論諸葛亮躬耕在南陽。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31(3),3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松本幸男(1990)。張勃呉錄考。學林,14/15,260-3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渡邊義浩(1998)。諸葛亮像の變遷。漢學會誌,37,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一農、張志誠(1991)。星占、事應與偽造天象--以「熒惑守心」為例。自然科學史研究,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文進(20100400)。論「赤壁意象」的形成與流轉--「國事」、「史事」、「心事」、「故事」的四重奏。成大中文學報,28,8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文進(20110900)。論魚豢《魏略》的三國史圖像。中國學術年刊,33(秋),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志英(2002)。王隱《晉書》初探。文獻季刊,2002(3),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曹書杰(1995)。王隱家世及其《晉書》。史學史研究,1995(2),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田中靖彥(2005)。漢晉春秋に見る三國正統觀の展開。東方學,110,4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文進(2012)。習鑿齒與諸葛亮神話之締造。第一屆經學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會議日期: 2012/03/16-0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宋志英(200206)。晉代史學研究(博士論文)。南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谷良(200606)。諸葛亮民間造型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盈翔(2010)。裴松之與劉孝標史注學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志挺(2008)。裴松之《三國志注》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焦循、沈文倬(2004)。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諸葛亮、段熙仲、聞旭初(2010)。諸葛亮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常、嚴一萍(1967)。續後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溍、嚴一萍(1972)。金華黃先生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贄(1983)。史綱評要。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學佺(1970)。蜀中廣記。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天游(198702)。史略。北京:書目文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瑞功(199709)。諸葛亮研究集成。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兹全(2011)。三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渡邊義浩(199802)。諸葛亮孔明:その虛像と實像。東京都:新人物往来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満田剛(2006)。三囯志:正史と小說の狭間。東京都:白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歐陽詢、汪紹楹(2010)。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曄、李賢(2006)。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秉英(200509)。治史心裁:羅秉英文集。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丘敏(2003)。六朝史學。六朝史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越(2009)。後漢書、三國志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壽、裴松之、盧弼、錢南夫(2009)。三國志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義慶、劉孝、余嘉錫、周祖謨、余淑宜(200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袁宏、張烈(2005)。後漢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鳴盛、陳文和(2008)。十七史商榷。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常璩、任乃強(200907)。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虞世南(1958)。北堂書鈔。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明俠(2006)。諸葛亮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壽、裴松之(2007)。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惠賢(2010)。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與資料。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彝尊(1989)。曝書亭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2007)。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勰、詹鍈(2008)。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章學誠、葉瑛(2008)。文史通義校注。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穆(2011)。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純蛟(2002)。三國志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翔華(2006)。三國志演義縱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逯耀東(20000000)。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雷家驥(1990)。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班固、顏師古(2007)。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魏收(2006)。魏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72)。史記會注考證。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周天游(1986)。八家後漢書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蓓蓓(20010000)。魏晉學術人物新研。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知幾、浦起龍、王煦華(2009)。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房玄齡(2008)。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司馬光、胡三省、范來宗、王垣脩、張榮國(2007)。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