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第三部門在災後復原重建的角色與功能--整合治理觀點
書刊名:警政論叢
作者:李宗勳張筵儀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2
頁次:頁79-111
主題關鍵詞:第三部門災害防救復原重建整合治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211
期刊論文
1.Farazmand, Ali(2007)。Learning from the Katrina Crisis: A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ith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risis Manage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7(Special Issue 1),149-159。  new window
2.Maor, Moshe(201010)。Emergency preparedness consultants at the local government level: the Israeli experience。Disasters,34(4),955-972。  new window
3.Reddick, Christopher.(201101)。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Preparedness and planning in US states。Disasters,35(1),45-61。  new window
4.Wendling, Cécile(201006)。Explaining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European Union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tructures。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18(2),74-82。  new window
5.李宗勳(20110600)。以社會經濟脆弱性因子分析建構社區災害的回復力。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8,2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洋寧、張芝苓、陳素櫻、莊明仁、盧鏡臣(2010)。美、日及臺灣復原重建法令之回顧與探討。災害防救電子報,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燕、黃瓊億(20100900)。臺灣非營利組織災變應對平臺模式之發展--從九二一震災到莫拉克風災。社區發展季刊,131,315-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Adger, W. N.、Kelly, P. M.(1999)。Social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Entitlements。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4(3/4),253-266。  new window
9.張中勇(200912)。災害防救與我國國土安全管理機制之策進。國防雜誌,24(6),3-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宗勳(20120100)。提升風險與危機管理的公共整合能力之研究。研習論壇月刊,133,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志宇、陳亮全、蘇昭郎(2010)。結合國土安全與災害防救思維的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策略。環境工程會刊,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apucu, N.(2007)。Non-Profit response to catastrophic disaster。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16(4),551-561。  new window
13.Cutter, S. L.(1996)。Vulner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Hazards。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4),529-539。  new window
14.Cutter, Susan L.(2003)。The vulnerability of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vulnerability。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93(1),1-12。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文珍(2010)。聯合勸募組織因應重大災害的資源動員與管理。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硏討會,中華救助總會 (會議日期: 2010/11/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文龍(2009)。我國災害防救體系的現況、挑戰與發展。消防與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 (會議日期: 2009.12.03)。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亮全(2012)。NCDR100年度成果槪述。NCDR100年度成果發表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會議日期: 2012/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松林(2010)。社區復原韌性是社會工作災後重建的關鍵。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硏討會,中華救助總會 (會議日期: 2010/11/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中原(2011)。政府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之趨勢與策略,建國百年警察危機應變與安全管理研討會主題演講綱要。建國百年警察危機應變與安全管理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與中華國家競爭力硏究學會共同主辦 (會議日期: 2011.10.28)。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熊光華、吳秀光、葉俊興(2010)。台灣災害防救體系之變革分析。2010年兩岸公共治理論壇--「公共行政、災害防救與危機管理」硏討會,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會議日期: 2010年8月17、18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士梁(201201)。地區災防能力之建構與評估。NCDR100年度成果發表會,(會議日期: 201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秀燕(2010)。政府與民間的災變管理合作機制之探討。2010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論壇: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中華救助總會 (會議日期: 2010/11/12-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宗勳(2012)。黑暗時代的災害治理之哲學與方法論--我國與日本災後復原重建之比較。執法人員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臺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宗良(2010)。苦難與希望: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八八水災--短、中期安置服務。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研討會。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陸宛蘋(2010)。社會工作在重大災變服務提供的角色及民間非政府組織介入所遭遇的挑戰。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研討會。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華源(2010)。災害應變、重建資源運用與社區復原力之激發。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研討會。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啟楨(2000)。天然災害救助措施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能、李宗勳、簡賢文(2011)。災害防救重要設施管理者範圍與民力資源之硏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宗勳(2010)。我國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之體系建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韻采、李宗勳(2011)。民間社會網絡與防救災結合應用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瑞坤(2012)。大規模災難災後重建社區營造機制之研究我國與世界各國災害應變機制比較。臺北市: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俊能、施邦築、簡賢文(2011)。我國因應重大災難物力動員機制之硏究。臺北市: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簡賢文(2010)。三鐵共構空間火災境況與避難應變作業模式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萬億(2010)。災難管理與社工實務工作手冊。台北:內政部委窩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編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淑惠(2011)。紐西蘭地震委員會EQC地震災害理賠處理考察報告。財團法人住地震保險基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光明、吳秀光、洪文玲、鄧子正(2010)。中央與地方災害防救組織與職能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委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granoff, Robert、McGuire, Michael(2003)。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r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1)。關鍵基礎設施災害脆弱度評估與風險管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技術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仕圖(2010)。民間組織參與災後社區重建之初探--以屏東縣八八水災社區服務平台爲例。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花蓮縣:中華救助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全國成(2010)。災後原鄕社區生活與產業重建--以台灣世界展望會爲例。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中華救助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柯三吉(2002)。建立災後救助機制之研究。臺北市:内政部消防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亮全、馬士元、郭宥秋(2008)。大規模災害下避難疏散決策需求與支援之研究-以颱風土石流易發生地區爲例。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鄧子正、邱淑蘋(2005)。我國與世界各主要國家有關災害應變機制比較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蘇昭郎(2011)。災害威脅下基礎設施的防護思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內閣府(20111227)。防災対策推進検討会議第3回配布資料,災害対策法制の見直しに関する論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明仁(2012)。社會福利機構災害風險評估與管理機制的建立,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產業科技前瞻硏究計畫團隊(2011)。「與氣候變遷共生的未來以行動深耕全民防災理念」專欄報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浩威(2010)。災難帶給心理専業的挑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亮演、洪德旋、林顯宗、孫碧珠(2000)。社會福利與行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宗勳(2010)。『協力型治安治理』的理論與策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宗勳(2010)。兩岸災害救助之民間參與政策研究-以減災及風險管理爲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宗勳(2012)。第三部門在災害防救的發展經驗與展望--整合治理觀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汪敏(2010)。災害救助中提升希望工程責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斌(2010)。災害社會重建中的社會工作:理念、方法與成效--機都江堰市Q社區的 社會工作服務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時勘(2010)。災區重建的心理適應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永興(2010)。政府監督與NPO責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虹(2010)。512地震災後重建中的社會工作--政府主導下的社區參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馮燕(2010)。環境變遷中社會工作専業新發展--災變管理社會工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承斌(2003)。地震保險制度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珠利(2005)。對天然災害受災女性之社會工作--一個增強權能的角度。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錢寧(2010)。四川地震後的政府、非營利組織與社區合作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謝文中(2010)。原住民在莫拉克颱風的「變」--一個詮釋性互動論的觀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魏季李與林秉賢(2010)。以兒少福祉爲關注焦點、社區爲單位之災後重建方案設計:家扶基金會88水災屏東原鄕生活重建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魏巍(2010)。友成民間應對災害管理網絡建設初探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硏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llen, K.(2003)。Vulnerability Reduction and the Community Based Approach.。  new window
23.Assaf, Dan(2008)。Models of C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new window
24.Waugh Jr., William L.(2006)。Collaboration and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宇嘉(2010)。重大災變中非營利組織策略聯盟——台灣的經驗與反省。災害救助與社會工作。中華救助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