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城市心境--水墨創作研究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侯彥廷
作者(外文):Hou, Yan-t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5
頁次:頁383-424
主題關鍵詞:城市心境主觀客觀生活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城市是充滿變動性與特殊性的地方,筆者長期居住於其中,深感我們所居所處的生活環境,會影響我們所思所想的心靈感受。本研究以「城市.心境」為題,探討環境、生活與心境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城市為創作核心,城市外觀與人們生活現象,進而釐清筆者自我創作的發展脈絡與成因。本創作在理論上對前人具有「生活性」相關議題之創作進行了分析及研究,並從兩個角度「主觀」與「客觀」探討詮釋角度與畫面呈現的關係。創作者與身處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探討創作者受時代背景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產生獨特的繪畫心境與繪畫觀。而在同樣的時空背景下,也會因創作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心境,延伸出不同的創作。究對繪畫的詮釋將因選擇角度的不同,區分為「客觀描繪」與「主觀表現」兩個大方向,分別以寫實主義或表現主義切入了解創作者客觀或主觀的態度呈現,釐清兩者在創作形式、觀看角度、表現內容與呈現方式中所包含的創作觀。
期刊論文
1.蘇士雅(200405)。洪根深--蕴藏哲理與歷史宏觀的藝術家。源雜誌,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曦林(19950107)。蔣兆和(1904-1986)。中國巨匠美術週刊,19,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瓊瑞(200912)。略論馬白水的水彩教學與彩墨創作。藝術認證,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光男(201212)。人情、人性與人格--李奇茂的人物畫!。李奇茂教授藝術風格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佩儀、謝東山(2006)。台灣寫實主義美術。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奇茂(199206)。李奇茂展--台灣采風。臺北市:釉裡紅古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月卿(2002)。城市歸零--電影中的台北呈現。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譯部(1991)。觀念史大辭典•文學與藝術卷。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托爾斯泰(1996)。藝術論。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光賓(200810)。讀書說話:台北故宮行走二十年。台北市:麗山寓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郎紹君(2004)。林風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0)。林玉山教授創作展。台北市:史博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Nochlin, Linda、刁筱華(1998)。寫實主義。台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Kandinsky, W.、吳瑪俐(19850800)。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道濟(1973)。石濤畫語錄。台北:聯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rnheim, Rudolf、李長俊(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悲鴻(1987)。徐悲鴻藝術文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史作檉(2007)。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可染(1985)。李可染畫論。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朗(1996)。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吉峰(1993)。趙無極回顧展。美術館導覽。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坤成(2000)。十五世紀至現代西洋畫派之流變。文藝復興至二十世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