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馬一浮六藝互攝論析論--以詩教和易教為中心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劉樂恒
作者(外文):Liu, Lehe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1:4=75
頁次:頁247-278
主題關鍵詞:馬一浮六藝論相互涵攝感興觀象新儒學Ma YifuTheory of the Six ArtsInter-constitutionOntological feelings and emergenceGan xingImage observationGuan xiangNew Confucia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戴璉璋(20100600)。文與哲的對話--從馬一浮經學思想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2)=78,203-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岐(1980)。孟子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晏、邢昺(1980)。論語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清松(2005)。近五十年來中西哲學的回顧與展望。沈清松自選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復觀、李維武(2002)。徐復觀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年豐(2000)。孟學思想「興的精神現象學」之下的解釋學側面--從馬浮論詩教談起。文本與實踐(一):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祥龍(2009)。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禮樂人生與哲理。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ombach, H.、王俊(2009)。作為生活結構的世界--結構存在論的問題和解答。上海:上海世紀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熊十力(1985)。新唯識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新文(2008)。馬一浮六藝--心論研究。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寧(2008)。六藝圓融:馬一浮文化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80)。周易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熊十力(1996)。十力語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孔安國、孔穎達等(1980)。尚書正義。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滕復(2001)。馬一浮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一浮、虞萬里(1996)。馬一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Heidegger, Martin、Macquarrie, John、Robinson, Edward S.(1962)。Being and Time。Harper & Row。  new window
17.鄭玄、賈公彥(1980)。周禮注疏。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程顥、程頤、王孝魚(1981)。河南程氏遺書。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1. 評[蔡志祥、韋錦新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2. 評[Paul R. Katz, Religion in China & Its Modern Fate (Waltham, Massachusetts: 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評[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3)]
4. 上博九〈陳公治兵〉綜合研究
5. 禮儀中的觀念--再論春秋戰國時期普遍流行的靈魂觀
6. 以「詩人」身分力圖恢復--論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一詩之精蘊
7. 北宋「李照樂」之論爭與仁宗景祐的政治文化
8. 斯文不喪--中古儒學傳統與隋代唐初的政治文化
9. 南朝時期「晚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
10. 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
11. 《莊子》書中專家的「身體感」--一箇道家新研究視域的開展
12. 春秋至兩漢的「兵死」者內涵探究--以葬禮及死者家屬安頓為討論核心
13. 喪禮儀式中的空間象徵、遞變與倫理重整--以三禮書之喪禮空間象徵、轉化為核心進行探討
14. 評Chün-fang Yü (于君方), «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香光莊嚴--當代臺灣的香光尼僧團與比丘尼)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
15. 評Sean Hsiang-lin Lei (雷祥麟),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非驢非馬:醫療與中國現代性之爭)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