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同形異字」說簡議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吳俊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
頁次:頁145-160
主題關鍵詞:同形異字同形字累增字假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107
文字之孳生非一時一地而成,則同一字形,或可偶然相合,用以兼表不同之語言,此本極平常之現象。然見其形體偶同,逕作「同形異字」的認定,表面似乎言之成理,實則這些形體偶同只是假象,每一字例皆有其致之因,頗堪推敲。本文之作主要針對戴君仁〈同形異字〉與龍宇純〈廣同形異字〉二文中「同形異字」的主張提出異議,並對二文所及之「同形異字」例進行分析辨正。 本文以為所謂「同形異字」可分二類,一為「分別為不同詞語所造,而字形偶然相同」之字,一為「同一字形含引申、假借義」之字。前者屬造字之偶然,必於用字時分化,雖有「同形異字」之名,卻無「同形異字」之實;後者據「表不同語者即不同字」立說,而用字時竟不相混,始具探索價值,因此對於「同形異字」的討論,應自後者入手為是。 本文根據文字演變的觀點,主張有意義之「同形異字」即是「假借字」。
期刊論文
1.李孝定(19890600)。戴君仁先生同形異字說平議。東海學報,30,4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沛榮(20061200)。漢字的審思。華語文教學研究,3(2),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書岩(1996)。簡化與同形字。語言文字應用,3,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崇興(200612)。說“同形字”26(4),5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璐(200901)。試析甲骨文中的異字同形例。現代語文,146-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君仁(19631100)。同形異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2,2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龍宇純(19881200)。廣同形異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6,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順生(200204)。甲骨文異字同形之探討。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10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信發(200204)。形聲字同形異字之商兌。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293-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錟輝(200705)。《說文》同形字探究。第十八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5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詹今慧(2005)。先秦同形字研究舉要(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郁彥(2005)。甲骨文同形字疏要(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慎、徐鉉(200306)。說文解字。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1996)。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海波(1965)。甲骨文編。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進雄(1995)。古文諧聲字根。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1996)。金文形義通解。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1)。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進雄(2009)。簡明中國文字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裘錫圭(1988)。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偉武(1996)。戰國秦漢同形字論綱。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煒湛(198111)。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孝遂(2000)。甲骨文形體結構分析。古文字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筠(200201)。說文釋例。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饒炯(198804)。說文部首訂。說文解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