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甲骨氣象卜辭類編
作者:陳冠榮
作者(外文):Kuan-Long Chen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許學仁
魏慈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甲骨文殷商氣象卜辭天氣類編Oracle Bone InscriptionsShang dynastymeteorological terminologyweatherthesauru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本文題為《甲骨氣象卜辭類編》,即試圖以類編的體例,歸納分析甲骨文中的氣象類卜辭,聯繫甲骨時代橫向的天氣關係,以及商代社會文化與天氣的關聯。《甲骨氣象卜辭類編》共分上、中、下三編,上編為整體概述性說明與統整,中編為甲骨氣象卜辭中與降水相關的卜辭彙編,下編為甲骨氣象卜辭中與雲量、陽光、風、雷相關的卜辭彙編。
  甲骨氣象卜辭之分類盡可能以現代大氣的科學觀點作為標準。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說明氣象卜辭中的降水、雲量、陽光、風、雷等五大類辭例。
  降水類的雨卜辭,分為「表示時間長度的雨」、「表示程度大小的雨」、「標示範圍或地點的雨」、「描述方向性的雨」、「與祭祀相關的雨」、「與田獵相關的雨」、「對雨的心理狀態」、「一日之內的雨」、「一日以上的雨」、「描述雨之狀態變化」共十大類,66小項;降水類的雨卜辭,分為「一日之內的雪」、「與祭祀相關的雪」、「混和不同天氣現象的雪」共三大類,4小項。
  雲量類的啟卜辭,分為「表示時間長度的啟」、「表示程度大小的啟」、「與祭祀相關的啟」、「與田獵相關的啟」、「對啟的心理狀態」、「一日之內的啟」、「一日以上的啟」共八大類,26小項。
  雲量類的陰卜辭,分為「表示時間長度的陰」、「與祭祀相關的陰」、「與田獵相關的陰」、「對陰的心理狀態」、「一日之內的陰」、「一日以上的陰」、「描述陰之狀態變化」、「混和不同天氣現象的陰」共八大類,17小項。
  雲量類的雲卜辭,分為「表示程度大小的雲」、「描述方向性的雲」、「與祭祀相關的雲」、「對雲的心理狀態」、「一日之內的雲」、「混和不同天氣現象的雲」共六大類,16小項。
  陽光類的晴卜辭,分為「表示時間長度的晴」、「表示程度大小的晴」、「對晴的心理狀態」、「一日之內的晴」、「一日以上的晴」共五大類,8小項。
  陽光類的暈卜辭,分為「描述方向性的暈」、「對暈的心理狀態」、「一日以上的暈」、「混和不同天氣現象的暈」共四大類,6小項。
  陽光類的虹卜辭,分為「一日之內的虹」、「描述方向性的虹」共兩大類,3小項。
  風類的風卜辭,分為「表示時間長度的風」、「表示程度大小的風」、「描述方向性的風」、「與祭祀相關的風」、「與田獵相關的風」、「對風的心理狀態」、「一日之內的風」、「一日以上的風」、「描述風之狀態變化」、「混和不同天氣的風」共十大類,29小項。
    
  雷類的雷卜辭,分為「表示時間長度的雷」、「對雷的心理狀態」、「一日之內的雷」、「混和不同天氣的雷」共四大類,7小項。
  第七章「疑為氣象字詞探考例」試探討可能與天氣相關的字詞,如: 、 、阱、 等可能的字義。
  第八章「殷商氣象卜辭綜合探討」分別探討「一日內的氣象卜辭概況」:與一日之內的時稱結合頻率最高的氣象詞為「雨」,而一日之內的時稱中詞頻最高、同時是也與最多氣象詞結合的是「夕」,因為降雨為最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的大氣現象,舉凡田獵、採集、農耕等,都和雨息息相關,而商人極常卜問夜間是否降雨,這與田獵、祭祀等活動有直接的關係,由此可知,商代的夜間活動是非常豐富且多樣的。「氣象卜辭與月份的概況」:商代以農作為主要的糧食來源,在九月至十二、十三月為農業活動頻繁的時期,而在九月、十月播種期,向上帝祈求豐沛的降雨,十二、十三月為收穫期,則時常卜問不雨、不其雨,皆可見天氣與生活的關聯。「天氣與田獵的關係」:商人進行田獵之時,幾乎都以否定詞貞問雨,尤其常直接的問「不遘雨」,這是由於田獵於戶外無遮蔽的情境下,是否遇到雨,都會直接影響狩獵的安全跟收獲。而商人最期望適合田獵的天氣狀態,從卜辭上來看,並沒有明確顯示,這或許是因為除了降雨以外,其他的天氣現象並不對田獵活動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其重要性可能是在於獲得心理的支持與應對天氣的準備。「天氣與祭祀的關係」:與祭祀相關的氣象卜辭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是進行祭祀時的天氣狀況,另一則是試圖透過祭祀活動,祈求神靈來改變天氣現象,如希望雨、風可以止息、降雨平順得宜等。
  第九章「結論及延伸議題」,試圖盡可能全面性的羅列、校釋與天氣現象相關的辭例,雖在文字考釋、詞項的分類與界定上難免有不太合宜或疏漏之處,但藉由大數據的辭例分析,使得對甲骨氣象卜辭、商代氣候以及不同活動、行為的意義關聯,能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藉由氣象卜辭的電子化,建立資料庫,對於將來的研究可以節省很大的功夫,而未來亦可將字體類組、分期列入類編中,更利於檢索,同時也能看到不同時期的天氣現象以及用字的差異。
This article title is "Thesaurus of Meteorological terminology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which attempts to use thesaurus to summarize the meteorological inscriptions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find the Shang dynasty social culture and weather relations. " Thesaurus of Meteorological terminology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 are three parts: first, second and third. The first part is overview and integr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rain and snow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hesaurus of meteorological terminology; the third part is cloud, sun, wind and thunder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hesaurus of meteorological terminology.
古籍與近人校註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藝文出版社,1980年)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1998年)
〔漢〕劉熙撰,〔清〕畢沅疏證,王先謙補:《釋名疏證補》(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斷句十三經經文》(台北:開明書局,1991年)

文字編與工具類書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方述鑫等編:《甲骨金文字典》(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史語所購藏甲骨集》(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0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著:《甲骨文合集補編》(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甲骨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白于藍:《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福州:福建人民,2004年)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年)
李宗焜:《甲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韓〕李鍾淑、葛英會著;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編:《北京大學珍藏甲骨文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四川:四川大學,2001年)
宋鎮豪、趙鵬、馬季凡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宋鎮豪、郭富純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旅順博物館編著:《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宋鎮豪、〔俄〕瑪麗婭(M. L. Menshikova)主編;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著:《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藏殷墟甲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林宏明:《醉古集──甲骨的綴合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林宏明:《契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胡厚宣:《蘇德美日所見甲骨集》(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姚孝遂、肖丁:《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姚孝遂、肖丁:《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郭沫若:《殷契粹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年)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册》(北京:北京大學,1986年)
曹錦炎、沈建華編著:《新編甲骨文字形總表》(香港:中文大學,2001年)
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校釋總集》(上海:上海辭書,2006年)
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字形表》(上海:上海辭書,2006年)
黃天樹主編:《甲骨拼合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
黃天樹主編:《甲骨拼合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
黃天樹主編:《甲骨拼合三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3年)
彭邦炯,謝濟,馬季凡編:《甲骨文合集補編》(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
董作賓:《殷曆譜》(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
楊郁彦:《甲骨文合集分組分類總表》(台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劉克甫:《愛米塔什博物館所藏甲骨綜合研究》(台灣: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2002年)
蔡哲茂:《甲骨綴合集》(臺北:蔡哲茂個人發行,1999年)
蔡哲茂:《甲骨綴合續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蔡哲茂主編:《甲骨綴合彙編》(新北: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
劉釗、洪颺、張新俊編纂:《新甲骨文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嚴一萍:《甲骨綴合新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近代專書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王宇信、徐義華著,宋鎮豪主編:《商代國家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方稚松:《殷墟甲骨文五種記事刻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林澐:《古文字研究簡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年)
林澐:《古文字學簡論》(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臺北:學生書局,1972年)
朱歧祥:《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朱歧祥:《甲骨學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朱歧祥:《甲骨文字學》(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朱歧祥:《釋古疑今──甲骨文、金文、陶文、簡文存疑論叢》(臺北:里仁書局,2015年)
朱歧祥:《亦古亦今之學:古文字與近代學術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朱歧祥編撰、余風等合編:《甲骨文詞譜》(臺北:里仁書局,2013年)
朱炳海:(Chu Ping-hai)著;戚啟勳編譯:《中國氣候概論》(臺北:季風出版社,1978年)
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李孝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臺北:台灣聯經出版社,1986年)
李孝定:《讀說文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年)
李宗焜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二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9年)
李旼姈:《甲骨文例研究》(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何景成:《甲骨文字詁林補編》,(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宋鎮豪:《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竺可禎:《竺可禎全集》(上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2004年)
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周淑貞、張如一、張超:《氣象學與氣候學》(臺北:明文書局,1997年)
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二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44年)
董作賓:《甲骨學五十年》(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董作賓:《董作賓先生全集》.甲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董作賓:《董作賓先生全集》.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姚孝遂:《姚孝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姚萱:《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初步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郭沫若:《殷契粹編考釋》(東京:求文堂書店,1937年)
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引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1993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臺北:樂天出版社,1970年)
唐蘭:《殷墟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孫亞冰、林歡著,宋鎮豪主編:《商代地理與方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馮時:《古文字與古史新論》(臺北:台灣書房,2007年)
許進雄:《簡明中國文字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修訂版)
許進雄:《許進雄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許錟輝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許錟輝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桂光:《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張政烺:《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陳年福:《甲骨文詞義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陳昭容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
陳泰然:《天氣學原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陳煒湛:《甲骨文田獵刻辭研究》(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陳煒湛:《甲骨文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黃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黃天樹:《黃天樹甲骨金文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年)
黃錫全:《古文字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黃德寬:《漢字理論叢稿》(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
魯實先講授,王永誠編輯:《甲骨文考釋》(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
趙平安:《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新識字之由來》(臺北:大通書局,1971影印本)
鄭張尚芳:《上古音系》(上海:上海教育,2003年)
鄭振峰:《甲骨文字構形系統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劉風華:《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辭整理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劉昭民:《中華氣象學史》(臺北:商務出版社,1980年)
劉昭民:《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劉釗:《古文字考釋叢稿》(湖南:岳麓書社,2005年)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劉桓:《甲骨集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劉翔、陳抗、陳初生、董琨:《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2年)
謝世俊:《中國古代氣象史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年)
鍾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韓耀隆:《中國文字義符通用釋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魏慈德:《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研究》(臺北:台灣古籍,2006年)
嚴一萍:《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一輯(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嚴一萍:《甲骨學》(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
嚴一萍:《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二輯(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饒宗頤:《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中文大學,1959年)
饒宗頤:《甲骨文通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5年)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臺北:新文豐,2003年)

期刊、論文集論文
于省吾:〈釋夕〉,《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于省吾:〈釋 〉,《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于省吾:〈釋从雨〉,《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王子揚:〈釋甲骨文中的“阱”字〉,《文史》,第119輯,(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王玉哲:〈甲骨、金文中的“朝”與“明”字及其相關問題〉,《殷墟博物苑苑刊創刊號》(1989年8月)
王磊:〈《現代漢語詞典》中“珥”的釋義和收詞問題商榷〉,《安徽文學》,第3期,(2008年)
王蘊智:〈釋“豸”、“ ”及與其相關的幾個字〉,《字學論集》(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王蘊智、趙偉:〈《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摹本》勘誤〉,《鄭州大學學報》,第40卷,第3期,(2007年5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6—1987年安陽花園莊南地發掘報告〉,《考古》第1期(199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1年安陽花園莊東地、南地發掘簡報〉,《考古》第6期(199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洹北花園莊遺址1997年發掘簡報〉,《考古》第10期(1998年)
田倩君:〈釋朝〉,《中國文字》,第7冊,(1962年)
田倩君:〈釋莫〉,《中國文字》,第7冊,(1962年)
司禮義(Paul L-M Serruys), Studies in the Language of the Shang Oracle Inscriptions(〈商代卜辭語言研究〉),《通報》,1974,卷60,I – 3,頁25-33。又見其〈關於商代卜辭語言的語法〉,《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字組》(1981年)
朱歧祥:〈甲骨文一字異形研究〉,《甲骨學論叢》(臺北:學生書局,1992年)
朱歧祥:〈釋示冊〉,原載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集刊》第5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0年)又收於朱歧祥:《甲骨學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年)
朱岐祥:〈〈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釋文〉正補〉,許錟輝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許錟輝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朱岐祥:〈阿丁考─由語詞系聯論花東甲骨的丁即武丁〉,《殷都學刊》,第2期,(2005年)
李宗焜:〈卜辭所見一日內時稱考〉,《中國文字》新18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4年)
李宗焜:〈論殷墟甲骨文的否定詞「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6本,第4分,(1995年)
李宗焜:〈論卜辭讀為「夜」的「亦」─兼論商代的夜間活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2本第4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1年12月)
李學勤:〈論殷墟卜辭的“星”〉,《鄭州大學學報》,第4期,(1981年)
李學勤:〈灃溪發現的乙卯尊及其意義〉,《文物》,第7期(1986年)
李學勤:〈釋“郊”〉,《文史》,第36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李學勤:〈說郭店簡“道”字〉,《簡帛研究》,第3輯,(1998年)
李學勤:〈論殷墟卜辭的新星〉,《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00年)
李學勤:〈續說“鳥星”〉,《夏商周年代學劄記》,(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
李學勤:〈從兩條《花東》卜辭看殷禮〉,《吉林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6月)。
沈培:〈說殷墟甲骨卜辭的“ ”〉,《原學》,第三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
沈兼士:〈 杀祭古语同源考〉,《輔仁學志》,第8卷,第2期,(1939年12月)
沈建華:《釋卜辭中方位稱謂“陰”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何景成:〈説“列”〉,《中國文字研究》,第二輯,(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年)
何景成:〈甲骨文“督”字補釋〉,《中國文字研究》第14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11年)
宋鎮豪:〈試論殷代的紀時制度──兼論中國古代分段紀時制〉,《考古學研究(五)──鄒衡先生七十五華誕紀念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第1期(1972年)
竺可禎:〈日中黑子與世界氣候〉,《竺可禎全集》(上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2004年)
竺可禎:〈中國歷史上之氣候變遷〉,《竺可禎全集》(上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2004年)
吳富山、王魁山、符長鋒:〈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天氣季節特徵〉,《氣象學報》,第57卷,第3期(1999年6月)
林澐:〈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古文字研究》,第6輯,(1981年11月)
林澐:〈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古文字研究》,第9輯,(1984年)
林澐:〈考釋古文字的途徑〉,《古文字研究簡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年)
徐中舒:〈怎樣考釋古文字〉,《出土文獻研究》,第1期,(1985年)
徐中舒:〈怎樣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川大史學.徐中舒卷》(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
胡厚宣:〈氣候變遷與殷代氣候之檢討〉,《甲骨學商史論叢》二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44年)
徐富昌:〈從甲骨文看漢字構形方式之演化〉,《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64期,(2006年5月)
姚孝遂:〈商代的俘虜〉,原載於《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又收於《姚孝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姚孝遂:〈牢 考變〉,原載於《古文字研究》第9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後收於《姚孝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姚孝遂:〈再論古漢字的性質〉,《古文字研究》,第17輯,(1989年)
姚孝遂:〈甲骨文形體結構分析〉,《古文字研究》,第20輯,(2000年)
高明:〈古體漢字義近偏旁通用例〉,《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郭靜云:〈由商周文字論“道”的本義〉,宋鎮豪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新1輯,(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曹錦炎:〈甲骨文地名字構形試析〉,《殷都學刊》,第3期,(1990年)
許進雄:〈工字是何象形〉,《許進雄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陳冠榮:〈論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中「 」字──兼談玉器「玦」〉,《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11期,(2012年)
陳冠榮:〈花東甲骨卜辭中的「 」字與求雨的關係〉,《第二十八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17年)
陳啟賢、徐廣德、何毓靈:〈花園莊54號墓出土部分玉器略論〉,于明編:《如玉人生:慶祝楊伯達先生八十華誕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
陳劍:〈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陳劍:〈說“安”字〉,原載於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語言學論叢》,第31輯,(2005年8月),後收於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陳劍:〈釋造〉,原載於《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1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後收於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
陳劍:〈說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丁”──附:釋“速”〉,原載於《故宮博物院院刊》,第4期,(2004年),後收於《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陳劍:〈據郭店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陳劍:《釋“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0年)
陳煒湛:〈卜辭月夕辨〉原載於《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廣州:中山大學,1980年)題為《甲骨文字辨析》,後收於陳煒湛:《甲骨文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陳煒湛:〈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原載於《古文字研究》第四期(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後收於陳煒湛:《甲骨文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黃天樹:〈殷墟甲骨文「有聲字」的構造〉,《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卷,(2005年)
黃天樹:〈讀契雜記(三則)〉之三“甲骨文‘晶’、‘曐(星)’考辨”,《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黃天樹:〈說甲骨文的“陰”和“陽”〉,《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黃天樹:《讀契雜記(三則)》之三“甲骨文‘晶’、‘曐(星)’考辨”,《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黃天樹:〈殷墟甲骨文所見夜間時稱考〉,《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黃天樹:〈甲骨文“ ”字補論〉,《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單育辰:〈說甲骨文中的“豕”〉,《出土文獻》,第九輯,(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
彭慧賢:〈商末紀年、祭祀類甲骨研究〉,《元培學報》第16期(2009年12月)
黃錫全:〈甲骨文字叢釋〉,《古文字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趙平安:〈“達”字兩系說──兼釋甲骨文所謂“途”和齊金文中所謂“造”字〉,原載於《中國文字》,新27期(2001年12月)又載於《古文字與漢語史論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後收於趙平安:《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劉一曼、曹定雲:〈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考釋數則〉,《考古學集刊》,第16期,(2005年)
劉釗:〈卜辭所見的軍事活動〉,《古文字研究》,第16輯,(1989年)。
劉釗:〈甲骨文字考釋〉,《古文字研究》,第19輯,(1992年)
劉釗:〈釋“ ”“ ”諸字兼談甲骨文“降永”一辭〉,《古文字考釋叢稿》(湖南:岳麓書社,2005年)
劉瓊:〈商湯都亳研究綜述〉,《南方文物》,第4期,(2010年)
楊向奎:〈釋「 」〉,《甲骨文與殷商史》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孫常敘:《 一字形變說》,原載《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後收入氏著《孫常敘古文字學論集》(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張桂光:〈古文字考釋四則〉,《華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1982年)
張玉金:《釋甲骨文中的“御”》,《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張桂光:〈甲骨文 “ ” 字形義再釋〉,《中國文字》,新25期,(1999年)
張桂光:〈古文字義近形旁通用條件的探討〉,原載於《古文字研究》19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後收入《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
張政烺:〈釋甲骨文中“俄”、“隸”、“蘊”三字〉,原載於《中國語文》,第4期,(1965年)又收於張政烺:《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張政烺:〈釋“因”“蘊”〉,原載於《古文字研究》,第12輯,(1985年),又收於張政烺:《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唐蘭:〈釋 習騽〉,《殷墟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唐際齊:〈釋甲骨文“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8年)
鄭慧生:〈甲骨卜辭所見商代天文、曆法及氣象知識〉,《中國古代史論叢》,第八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裘錫圭:〈論“歷組卜辭”的時代〉,原載於《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2輯,又載於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後收於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
裘錫圭:〈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第10輯,(1983年)
裘錫圭:〈殷墟甲骨文“彗”字補說〉原載於《華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二輯,後收於《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
裘錫圭:〈甲骨文中的見與視〉,原載於《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8月),修訂校勘後又發布於復旦網(2008 年5 月1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432)並據後者收入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
裘錫圭:〈釋“求”〉,《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原載於《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古文字論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後收於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
裘錫圭:〈釋“木月”“林月”〉,《古文字研究》,第20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裘錫圭:〈殷墟甲骨文字考釋(七篇)〉,《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文例〉《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3年)
蔣玉斌:〈釋甲骨文“烈風”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
蔡哲茂:〈釋殷卜辭的 (籫)字〉,《東華人文學報》,第十期(花蓮: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07年1月)
龍宇純:〈甲骨文金文 字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嚴一萍:〈釋 〉,《中國文字》,第7期,(1962年)
嚴一萍:〈再釋道〉,原載於《中國文字》(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第15期,又收於嚴一萍:《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二輯(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嚴一萍:〈釋 〉,《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一輯(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會議論文
胡雲鳳:〈論殷卜辭中的「亦」字〉,《第二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年5月)
蔡哲茂:〈說 〉,《第四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
蔡哲茂:〈漢字別義偏旁的形成──以甲骨文从「雨」字偏旁為例〉,《甲骨文與文化記憶世界論壇會議用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0年)

學位論文
許學仁:《戰國文字分域與斷代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陳柏全:《甲骨文氣象卜辭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楊郁彥:《甲骨文同形字疏要》(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林秋方:《現代漢語離合詞之教學語法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邱豔:《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新見文字現象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王子揚:《甲骨文字形類組差異現象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11月)
陳冠榮:《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文字考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碩士論文,2013年)
吳家愷:《1990年初期華南梅雨雨帶往北延伸之探討》,(臺北: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與資源所碩士論文,2016年)

外國專書
〔日〕島邦男著,濮毛左、顧偉良譯:《殷墟卜辭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外國論文
Wang,B., H. Lin (2002). Rainy season of the asian-pacific summer monsoon. J.Climate, 15, 386-398.

Wang,B., Liu, J., Yang, J., Zhou, T., and Wu, Z.(2009). Distinct Principal Modes of Early and Late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East Asia. J.Climate, 22, 3864-3875.

網路資源
先秦史研究室:http://www.xianqin.org/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140.111.1.40/main.htm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