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別平等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人與空間主題軸的連結:以嘉義縣東石鄉牡蠣產業的女性空間為例
書刊名:地理研究
作者:林聖欽 引用關係高淑郁
作者(外文):Lin, Sheng-chinKao, Shu-yu
出版日期:2014
卷期:61
頁次:頁1-26
主題關鍵詞:社會學習領域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化空間牡蠣產業東石鄉Social studiesGender equity educationGender spaceOyster industryDong-shih Townshi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31
本文所要處理的議題,係針對社會學習領域第一主題軸-人與空間,嘗試思索該主題軸與性別平等教育結合的可能性。其中地理學知識領域中的女性主義地理學、性別分工、性別化空間等概念,提供了人與空間主題軸與性別平等教育連結的可能。本文主要以嘉義縣東石鄉的牡蠣產業作為實際操作性別化空間概念的案例。一開始先從牡蠣產業的產銷結構開始著手,接著分析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所有工作的細目,來觀察其主要勞動力,進而討論因工作區隔所產生的男性或女性為主的社會網絡,最後再透過社會網絡建構出牡蠣產業的性別化空間。可知對於牡蠣養殖的性別化空間的調查方式,可以輕易地發現養蚵產業的生活空間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此結果能夠有效地將性別平等教育與人與空間主題軸作一連結,不僅突顯性別平等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連結的另一可能性,此外性別化空間的調查方式,也有助於教師認識日常生活週遭的性別化空間及其內涵,進而作為性別平等教育實施時的參考情境。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the first Topic axis: people and space, and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first Topic axis and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The concepts of feminist geography,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gendered space offer the possibility of the first Topic axis: people and space to link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operate the gendered space concept with the oyster industry in Dong-shih, Chia-yi County. We can understand the men and women work plac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process of oyster industry. And we can realize the gender spaces through the social network of the men and women work place. This result can be effectively the first Topic axis: people and space to connect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nd provide a metho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space in everyday life.
期刊論文
1.林雅容(20051200)。性別、牡蠣、經濟變動 : 東石漁村婦女之工作認同。臺灣社會研究,60,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曜松(19680200)。蚵與環境。中國水產,182,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英武(19650100)。影響臺灣牡蠣生長生產之一些因素。中國水產,1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阿秋(1954)。篊竹養蠣法。漁友,31,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秉亨(2005)。六輕設廠歷程正義問題之探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靜元(1992)。嘉義海岸平原洪患與土地利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肅容(1999)。七股潟湖區漁業生態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薛雅惠(1997)。新打港潟湖沿岸區域之轉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佟新(2005)。社會性別研究導論--兩性不平等社會機制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嘉義縣政府主計處(1993-2006)。嘉義縣統計要覽。嘉義縣:嘉義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興華(1996)。拓漁臺灣。臺北市:臺灣省漁業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美鈴、施添福、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採集組(200812)。臺灣地名辭書.卷八.嘉義縣。南投:國史館臺灣省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嘉義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賴爾柔、高淑貴(2007)。二十一世紀農村婦女之角色與功能。2007年農村婦女發展論壇專輯。花蓮縣:農委會花蓮農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Oberhauser, A. M.、Sheppard, E.、Barnes, T. J.、湯茂林(2008)。女性主義和經濟地理:性別化職業和職業性別。經濟地理學指南。北京: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ckenzie, S.(1999)。城市中的女人。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物。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