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統武術面對全球化演進中的「省思」
書刊名:文化體育學刊
作者:戴旭志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ai, Hsu-chih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3
頁次:頁53-62
主題關鍵詞:流行創造力文化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3
全球化(globalization)趨勢下,跨國界的交流顯著增加,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部分,即使臺灣亦不例外。現代性帶來了全球化發展,而全球化中的「去疆域」過程則隱含全球在地化的潛力。在地文化是全世界中眾多的文化之一,事實上迎接「全球化經濟新體系」的交互激盪混合埸域,是一個全新的舞台,世界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舞台的演員,這埸戲不會中途停止。全球化力量從1980年代開始,就在臺灣普遍出現,促使臺灣的文化形態接近「想像中的」全球文化,也大幅增加了文化的異質性,形成了多樣文化發展的結構。整體發展形態不但表現在直接的日常生活中,更也間接他表現在個人象徵意義的建構上,現在這種形態幾乎正是由於全球化的衝擊和本土反應所揉合而成。因此臺灣地區「傳統武術」在面對全球化演進中的「關鍵」概念中,是否能從<新生活現代化>、<全球流行文化>…等議題中「共存與融合」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的重要轉折思維!
期刊論文
1.劉燕青(2001)。流行文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旭志(20080900)。「中華民國創意武術協會」與傳統武術的「現代型塑」。文化體育學刊,7,49-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旭志(20080900)。從「文化創意」產業思考「創意武術」的魅力發展。中華體育季刊,22(3)=86,114-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旭志、劉文禎(20080300)。從「流行」的動感活力來思考創意武術的「趨勢」魅力。文化體育學刊,6,77-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柏宏(2006)。消逝中的主體意識(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文泉(2004)。國術升段制度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家憲(2005)。全球化與後殖民文化消費--以臺北雙年展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幸洵(1999)。國術與武術競賽套路之競賽方式分析比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培華(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瑞端(2000)。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雅芳(1998)。台灣漫畫文化工業初探(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戴旭志(2010)。中華傳統武術的現代化形塑:以臺灣創意武術經營策略研究為例。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riedman, T. L.(1999)。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New York:Farrar, Straus & Giroux。  new window
3.Berger, Peter L.、Huntington, Samuel P.(2002)。Many Globalizations: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Tomlinson, John、鄭棨元、陳慧慈(2010)。文化與全球化的反思。臺北市:韋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iddens, Anthony、許家豪(2002)。第三條路及其批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iddens, Anthony、陳其邁(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Ohmae, K.(1995)。The End of the Nation State: the Rise of Regional Economies。New York: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8.Giddens, Anthony、李惠斌、楊雪冬(2000)。超越左派右派:激進政治的未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riedman, Thomas L.、蔡繼光、李振昌、霍達文(2000)。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安東尼.紀登斯、鄭武國(2002)。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大前研一、李宛蓉(1996)。民族國家的終結:區域經濟的興起。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Tomlinson, John(1999)。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13.Huntington, Samuel P.、Berger, Peter L.、王柏鴻(2002)。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eck, Ulrich、孫治本(1999)。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Fukuyama, Francis、李永熾(1993)。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siao, Michael Hsin-huang(2002)。Coexistence and Synthesis: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Many Globalization: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