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岳陽樓記〉的屈原賦傳統
書刊名:鵝湖
作者:范里
作者(外文):Fan, L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41:7=487
頁次:頁32-42
主題關鍵詞:范仲淹岳陽樓記詮釋學屈原楚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14
范仲淹〈岳陽樓記〉一文乃以作者生命、屈原賦及屈原個人生命作為伴隨文本的作品。許多辭句提示我們應參考其時代背景與作者生命,而第三、四段描寫的洞庭湖及長江景象,其實乃作者根據《楚辭》屈原賦而建構出雨、晴兩種江河景象的「理念型」,多處脫胎於《楚辭》的辭句皆是希文對屈原的敬意。希文所嚮往的「古仁人之心」,當是如屈原那般的胸襟與風範:如果人生是不斷追求理想而衝決網羅,卻往往回到原點的無奈與憂愁,我願無悔地承受此一憂愁。由此,范希文淬鍊出他德性的聖賢生命。
期刊論文
1.林維杰(20060600)。高達美詮釋學中的歷史性教化。揭諦,11,6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敏兒(20100700)。〈岳陽樓記〉的寫景與典範文本。國文天地,26(2)=302,20-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麗珍(20120215)。范仲淹到過岳陽樓!。國文快遞,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毅(19910600)。屈原作品中所呈現的儒者情懷。臺大中文學報,4,8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岐、孫奭(1965)。重刊宋本孟子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興祖(2005)。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其驤(1996)。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毅衡(2012)。符號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200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亨、毛萇、鄭玄、陸德明(2001)。毛詩鄭箋。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仲淹。范文正公詩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靜農(2009)。中國文學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毅衡(1990)。文學符號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榮華(2011)。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范仲淹。岳陽樓記。范文正公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慶明(20000101)。試論漢詩、唐詩、宋詩的美感特質。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慶明(20000101)。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仲淹。荅手詔條陳十事。范文正公政府奏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0)。仁宗本紀。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0)。富弼傳。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0)。蘇舜欽傳。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0)。范仲淹傳。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