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商王日名來源析辨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吳俊德
出版日期:2016
卷期:7
頁次:頁83-109
主題關鍵詞:商王廟號干名卜選說以日為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商先王「以日為名」,其中天干日名如何採用,歷來說法紛紜,本文綜理前說計得十二說:生日說、廟主說、祭日說、死日說、祭序說、卜選說、分群說、吉日說、冠婚說、嫡庶說、葬日說、行第說,諸家看法之混亂可見一斑。 本文首先針對前說不足之處進行討論平議,再據殷卜辭周祭世序觀察商王名號中干日分布的特殊之處,主張商王日名的採用,並非依據生日或死日,亦不由卜選而來,而是王室重要成員「共同商議」後確定,簡言之,商王日名源於王室「議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商朝起始二王分別以「乙」與「丁」為名,本是依序排列而來,而後世以「乙」、「丁」二日交互為名的情形,時代愈晚愈明顯,兩者當有所關聯,表示武丁重修祀典後諸先王名號採「乙」、「丁」交錯,或循「大乙」、「大丁」二先王祭祀日期分類而來,與偶日之「陰日」或「吉日」皆無關聯,而此種以「大乙」、「大丁」祭日分類的做法,對於後代「昭、穆」制度的產生可能也有相當的影響。
期刊論文
1.楊希枚(19660300)。聯名制與卜辭商王廟號問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1,1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其南(19730300)。中國古代之親屬制度--再論商王廟號的社會結構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5,129-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進雄(1965)。對張光直先生的「商王廟號新考」的幾點意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121-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倬雲(1965)。關於「商王廟號新考」一文的幾點意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8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斌雄(1965)。殷商王室十分組制試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89-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驌(19660300)。再論商王妣廟號的兩組說。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1,4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學勤(1979)。論美澳收藏的幾件商周文物。文物,1979(12),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作賓(19510215)。論商人以十日為名。大陸雜誌,2(3),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夢家(1940)。商王名號考。燕京學報,27,135-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于省吾(1978)。略論甲骨文“自上甲六示”的廟號以及我國成文歷史的開始。社會科學戰線,創刊號,333-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學勤(1957)。評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考古學報,1957(3),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丁驌(1965)。論殷王妣諡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7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衡立(1965)。評張光直商王廟號新考的論證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115-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希牧(1989)。論商王廟號問題兼論同名和異制及商周卜俗。殷墟博物苑苑刊,1,9-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井上聰(1990)。商代廟號新論。中原文物,1990(2),5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桂光(2007)。讀卜辭三劄。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鳳瀚(1990)。金文日名統計與商代晚期商人日名制。中原文物,1990(3),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Keightley, David N.(1989)。中國古代的吉日與廟號。殷墟博物苑苑刊,1,2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胡輝平(2003)。殷卜辭中商王廟主問題研究(碩士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司馬遷、瀧川資言(198609)。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左丘明、杜預、竹添光鴻(1988)。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俊德(2010)。殷卜辭先王稱謂綜論。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哲茂(1999)。甲骨綴合集。樂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玄(1986)。周易.乾鑿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夢家(1988)。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昉、夏劍欽(1994)。太平御覽。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學勤(1998)。海外訪古續記(二)日名的卜選。四海尋珍。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維(1991)。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直(1983)。商王廟號新考。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國維(1983)。殷禮徵文。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玉哲(2001)。試論商代“兄終弟及”的繼統法與殷商前期的社會性質。甲骨文獻集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學勤(2007)。論殷代親族制度。李學勤早期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希枚(1995)。論商王廟號問題兼論同名和異名制及商周卜俗。先秦文化史論集。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光直(1983)。談王亥與伊尹的祭日並再論殷商王制。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承源(1987)。關於商周貴族使用日干稱謂問題的探討。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吉德煒(2001)。中國古代的吉日與廟號。甲骨文獻集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懋鎔(2002)。商代日名研究的再檢討。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屈萬里(1980)。諡法濫觴於殷代論。書傭論學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曹定雲(2005)。論商人廟號及其相關問題。新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王仲殊先生八十歲華誕紀念論文集。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