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關於中共抗戰「正面戰場」論的研究回顧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林福隆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1
頁次:頁239-268
主題關鍵詞:正面戰場對日抗戰敵後戰場中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
期刊論文
1.余子道(1988)。論抗戰初期正面戰場作戰重心之轉移。歷史研究,198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蓉(200507)。論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兩個戰場。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琪珍(2006)。論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廣東黨史,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隆基(1992)。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述評。抗日戰爭研究,19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秦弓(2007)。抗戰文學研究的概況與問題。抗日戰爭研究,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秀孟(2012)。抗戰史之研究學術座談會。國史研究通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國利(1997)。關於國民黨抗日游擊戰的幾個問題。抗日戰爭研究,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聖清(1999)。抗日戰爭敵後戰場研究述評。抗日戰爭研究,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景忠(1999)。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述評。抗日戰爭研究,1999(3),77-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榮木維(2005)。近十年來抗日戰爭研究述評。教學與研究,200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溫銳、蘇盾(1996)。重評1944年中國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抗日戰爭研究,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愛軍(2009)。近年來抗日戰爭研究若干創新觀點綜述。黨史研究與教學,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五書(1995)。論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戰略反攻。抗日戰爭研究,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庭華(2006)。關於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歷史地位。抗日戰爭研究,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黎世紅(2014)。國共兩黨敵後抗戰的差異。唐山師範學院學報,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李軍(2013)。十年來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綜述。高校社科動態,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賴世上(20120100)。抗戰期間國共的妥協、衝突與爭議評析。國防雜誌,27(1),4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賴繼年(2011)。浙贛會戰新探。抗日戰爭研究,2011(1),6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蘇聖雄(201312)。重視史料、內容多元:「第四屆海峽兩岸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述略。國史研究通訊,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煥章(1996)。關於中國抗日戰爭正面和敵後戰場地位的變化。抗日戰爭研究,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方德萬(2015)。對日抗戰轉捩點:日本一號作戰及其影響。戰爭的歷史與記憶: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學術討論會,(會議日期: 2015/07/07-2015/07/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家新(1995)。關於抗日戰爭兩個戰場的再探討。1945-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紀念研討會。北京: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小夏(2009)。略論國民黨抗日敵後戰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鹿錫俊(2015)。蔣介石的對蘇考量與中國對日抗戰的發動:1936-1937年。戰爭的歷史與記憶: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學術討論會,(會議日期: 2015/07/07-2015/07/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應川(2015)。抗戰期間共軍的發展策略及其戰略影響。戰爭的歷史與記憶: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學術討論會,(會議日期: 2015/07/07-2015/07/09)。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天石(2007)。抗戰與戰後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玉法(2001)。中國近代現代史。台北:台灣東華書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應欽(1984)。八年抗戰與臺灣光復。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芳上(2015)。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天保(2002)。20世紀學術大典:軍事科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0430)。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四部--抗日。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廷湘(200804)。新時期的中國現代史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豈之(2002)。晚清民國史。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洪濤(200507)。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中正(19570705)。蘇俄在中國--中國與俄共三十年經歷紀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87)。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緯國(19780405)。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199312)。毛澤東軍事文集。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1985)。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汝瑰、黃玉章(2002)。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毛澤東(19390102)。《八路軍軍政雜誌》發刊詞,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30446/30452/2208136.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向陽,孫英(20150609)。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之比較,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ri/2015/0609/c143844-2712406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150507)。陸學者上書習:撰抗戰史像「戴銬跳舞」,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8128/8866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習近平(20140904)。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博古、林伯渠〈關於紅軍作戰原則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6-19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1031)。抗日戰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