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三國演義》關羽之死
書刊名:問學
作者:陳政華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1
頁次:頁173-195
主題關鍵詞:三國演義關羽死亡敘事失荊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作為《三國演義》中之英雄人物,關羽在羅貫中筆下被塑造成忠肝義膽,武藝超群的一位武將,其廣為稱道的是其「忠義」之心。只是關羽所恪守的「忠義」,並非對漢代天子的忠義,而是對其主劉備之忠,桃園結義之義,而其忠義之性格也間接造成了其死亡的結局。本文析論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死,以關羽的故事情節為主要內容,探索其死亡原因,兼及死後地位。首先,死因部分,以「外在環境」以及「內在性格」兩方面分別進行論述,前者從荊州的所有權歸屬以及關羽失荊州後吳魏兩方面夾擊,深度剖析造成關羽死亡的外在因素;後者則聚焦關羽本身,從其兄弟之情義以及傲慢剛愎的性格分析造成其敗亡的深層原因,歸咎其傲慢性格。其次,死後地位部分,將小說中劉關張三兄弟之死亡敘事作一分析比較,加上後世帝王對關羽的封諡,小說的渲染的文化底蘊,以辨明關羽之所以深受後世推崇,進而成為民間重要信仰之一
期刊論文
1.郭素媛(2012)。關羽崇拜與關羽形象的演變及詮釋。齊魯師範學院學報,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阿循(2005)。《三國演義》的夢描寫及解析。龍岩學院學報,23(2),6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同書(2002)。《三國演義》對關羽的描繪及其文化意蘊。明清小說研究,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萌(2003)。論關羽性格的嬗變。焦作大學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延武(2003)。關羽敗亡與劉備的關係。江漢論壇,20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海燕(2006)。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傳播與接受。南開學報,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倉林忠(2006)。破解關羽敗亡的千古疑案。江漢大學學報,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星怡(2007)。關羽人物性格形象塑造的矛盾和尷尬。文學語言學研究,2007(12月號下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春華(2009)。淺談《三國演義》死亡敘事。德州學院學報,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根亮(2010)。論《三國演義》中的奇特死亡事件。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根亮(2011)。關於明清小說中死亡描寫的宗教解讀。菏澤學院學報,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明貴(2011)。民間審美情趣支配下的死亡敘事--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例。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承洲、馬小溪(2011)。關羽在《三國演義》中的結局探微。鹽城師範學院學報,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潔、楊雙源(2012)。關羽形象的生成演化與影響因素。運程學院學報,2012(Mar.)。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小玲(2012)。中國民間文學中的「箭垛式人物『武聖』」關羽研究。民族文學研究,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化金榮、肖瑞陽、劉照力(2014)。關羽之死探因。才智,2014(Jul.),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一川(2015)。《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關羽形象研究。文學研究,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梅瓊慧、卞一多(2015)。試論《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性格缺點。讀寫算,201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貫中(1975)。三國演義。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華節(1967)。關公的人格與神格。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瓊媛(2000)。三國演義的美學世界。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其元(1989)。庸閒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一玄、劉毓忱(2003)。三國演義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貫中(1953)。三國演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祝秀俠(1969)。三國人物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3)。《三國演義》研究集。四川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維四、冒炘(1984)。《三國演義》創作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5)。《三國演義》論文集。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孟祥榮(2000)。武聖關公。高雄:宏文館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盤(2010)。觀三國。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荊學義(2014)。經典的傳播--關羽形象傳播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兆新(1990)。三國演義考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貫中、吳小林(1994)。三國演義校注。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壽、裴松之、陳乃乾(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