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對讀者頓失劉、關、張之「療癒」寫作策略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林郁迢
作者(外文):Lin, Yu Tiao
出版日期:2020
卷期:58:3
頁次:頁125-165
主題關鍵詞:嘉靖本三國演義劉備關羽張飛Jiajing edition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Liu BeiGuan YuZhang Fe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杜貴晨(1997)。中國古代小說「三複情節」的流變及其美學意義。齊魯學刊,5,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聞晴(1984)。全國第二屆《三國演義》學術討論會觀點綜述。中州學刊,1984(4),8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伊利莎白.鮑溫(1979)。小說家的技巧。世界文學,19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明華、楊國樞(19980600)。中國人的家族主義: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3,169-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清發(20130600)。英雄家族史--「說唐續書」的世代敘寫與家族文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藝術類,27(1),25-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清發(2005)。明清家將小說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聶慧文(2005)。大學生經歷失落事件的悲傷迷思、因應行為與至今復原程度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平(2001)。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譚洛非(1992)。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鐵生(2000)。三國演義敘事藝術。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思勉(1987)。論學集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安(1996)。三國演義版本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laks, Andrew H.(1995)。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穆(1999)。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貫中、毛宗崗(1996)。三國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志清、胡益民(2001)。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本(1994)。三國志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翔華(2006)。三國志演義縱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amilton, Norman Gregory、楊添圍、周仁宇(201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臺北:心靈工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鋼(1995)。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沈伯俊(2007)。羅貫中與三國演義。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世德(2010)。《三國志演義》作者與版本考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翔華(1999)。元刻講史平話集。北京:北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殿元、李紹先(1993)。三國演義中的懸案。成都:四川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伯俊(2000)。三國漫話。成都:四川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壽(1997)。三國志。臺北: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羲鍾、宋祥瑞、魯玉川(1998)。三國演義匯評本。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向軍(2010)。《三國演義》的哲學藝術。瀋陽:遼寧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吉甫(2006)。臥虎藏龍三國智。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譚洛非(2014)。三國演義源流研究・中編:文本研究。臺北:龍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關四平(2014)。三國演義源流研究・下編:傳播研究。臺北:龍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Worden, J. William、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2004)。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軾(2007)。東坡志林。迪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Plaks, Andrew H.、沈亨壽(2015)。明代小說四大奇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Neimeyer, Robert A.、章薇卿、林綺雲、李玉蟬(2007)。走在失落的幽谷:悲傷因應指引手冊。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文進(20110000)。《三國演義》鎔鑄史籍的講史典範與創意。文學藝術與創意研發研究論文集。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福清(1999)。關公傳說與關帝崇拜。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臺北:雲龍。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福清(1999)。《三國演義》形象結構中的類比原則。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臺北:雲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兆新(1990)。劉備形象塑造的得與失。三國演義考評。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兆新(1990)。人民群眾為什麼喜愛張飛。三國演義考評。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孟祥榮(1999)。彝陵之戰散論。「三國演義」新論。武漢:華中理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杰拉爾・日奈特(1989)。敘述話語研究--論敘事文話語--方法論。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