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設計模式應用於在地文創商品--以新竹縣新城社區為例
書刊名:產業與管理論壇
作者:謝淳鈺 引用關係嚴珮琪
作者(外文):Hsieh, Cynthia Chun-yuYen, Pei-ch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9:4
頁次:頁4+6-31
主題關鍵詞:文創商品永續發展社會設計廢料再生Cultural productSustainable developmentSocial designWaste recre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李亞傑(20070600)。從商品符號消費與商品流行美學的角度探討臺灣當代設計趨勢。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1),4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rown, T.、Wyatt, J.(2010)。Design thinking for social innovation。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8(2),28-35。  new window
3.何明泉、林其祥、劉怡君(19961200)。文化商品開發設計之構思。設計學報,1(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urall, P.(1994)。Green-ness is good for you。Design,1994(Apr.),22-24。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世輝(2001)。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文建會90年度社區總體營造年會,文建會(舉辦) 。台北:文建會。19-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郁崇(2010)。從地方文化產業到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經濟性的政策建構。2010「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的挑戰與創新」博碩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汪銘峰(2007)。地方文化商品開發模式之研究--以南投縣草屯鎮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健倫(2004)。試析市場邏輯下之文化產製與媒體角色--以四個文化行銷個案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天銘(2009)。0設計:產品設計新思維以竹製傢俱創新設計為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妹(1999)。整合生命週期評估與環保化設計於產品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榮哲(2006)。看得見的綠色設計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沁潁(2012)。地方文化商品設計策略(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文生(1996)。從文化生活型態探討台灣輕型機車產品意象(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宛庭(2013)。地域性文創商品品牌化之研究--以嘉義為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漢寶德(2014)。文化與文創。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apanek, Victor、楊路(2013)。為真實世界設計:人類生態與社會變遷。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山崎亮、莊雅琇(2015)。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臉譜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瑞澤(2002)。產品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IE BOOK編輯部、陳芬芳(2016)。好設計,讓地方重燃元氣!19個激勵日本在地特色的創新企劃實例。台北:麥浩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ofland, John、Lofland, Lyn H.、任凱、王佳煌(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臺北: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丸尾弘志(2015)。熱血設計迷必看的「社計思維--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http://www.mottimes.com/cht/gallery_detail.php?serial=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太刀川英輔(2015)。社會設計思維:互動、創新與影響力,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278/3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