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不同的視角--臺灣聞一多研究論著的觀察與評述
書刊名:漢學研究通訊
作者:連文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n, Wen-p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7:1=145
頁次:頁20-29
主題關鍵詞:聞一多論著詩經現代詩詩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劉正忠(20081200)。墳墓,屍體,毒藥:新月詩人的魔怪意象--以徐志摩、聞一多、朱湘為主。清華中文學報,2,119-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孟庭(20071000)。聞一多論《詩經》的原型闡釋。成大中文學報,18,77-79+8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言(20070600)。沮喪與孤獨的色彩空間:聞一多、鄭愁予詩歌「黑」、「白」特質下的孤獨感研究。臺灣詩學學刊,9,249-2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雪林(1957)。聞一多死於姪手。自由青年,21(6),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紀祥(20101000)。書生報國,自定取捨--錢穆與梁漱溟、馮友蘭、聞一多。鵝湖,36(4)=424,8-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裴普賢(19760700)。詩經時代嫁娶季節平議。幼獅月刊,4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制陽(19810900)。聞家驊(一多)詩經論文評介。孔孟學報,42,231-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季旭昇(19880600)。詩經周南「兔罝」篇探究。國文學報,17,9-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傳才、季旭昇(19980600)。評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台北市:文史哲, 1995)。漢學研究,16(1)=31,373-3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侯美珍(19950400)。是蠹魚還是芸香﹖--談聞一多的「學者」角色。人文學報,17,7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珍玉(20130300)。聞一多說《詩》中的原始社會與生殖文化。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3,33-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瑞誠(20080300)。聞一多的〈詩經詞類〉商榷。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1,181-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瑞誠(20080600)。聞一多《詩經》重言詞訓釋商榷。東方人文學誌,7(2),227-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孟庭(20090600)。經典的文化詮釋--論聞一多《詩經》的婚嫁民俗闡釋。鵝湖,34(12)=408,19-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素娟(20120300)。豐產儀典與始祖傳說--聞一多古籍詮釋之特色及其對古禮儀研究的啟發。中國學術年刊,34(春),133-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實秋(19660800)。談聞一多。傳記文學,9(2),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梁實秋(19660900)。談聞一多。傳記文學,9(3),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梁實秋(19661000)。談聞一多。傳記文學,9(4),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實秋(19661100)。談聞一多。傳記文學,9(5),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梁實秋(19661200)。談聞一多。傳記文學,9(6),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冬陽(19840300)。盛放的菊花--聞一多的詩與詩論。文季文學雙月刊,1(6),1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呂正惠(19900600)。聞一多的成就有多少?。國文天地,6(1)=61,44-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龔顯宗(19960300)。聞一多詩論初探。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112-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龔顯宗(19960900)。聞一多的詩律與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理論,3,439-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昌年(20010400)。聞一多與格律詩。歷史月刊,159,117-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振偉(20060500)。孤獨和聞一多的詩歌創作。臺灣詩學學刊,7,153-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維樑(20090400)。五四詩人聞一多:浪漫性格和古典詩觀。文訊,282,9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呂怡菁(20041200)。譜在世紀交錯的狂濤--聞一多、郭沫若詩歌「河」、「海」意象的時代特徵。國文學誌,9,201-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學芬(20100300)。聞一多的「三美」理論與趙天儀的詩美表現。臺灣現代詩,21,3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歐俞君(20080600)。一灣新月照紅塵--論新月派詩人聞一多、朱湘。豐商學報,13,50-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智德(20090400)。暗夜爝火:朱自清與聞一多的新詩史料整理。文訊,282,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瑞誠(2008)。從《詩經》探究先民對日、月、星的認識。第三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高雄:昶景文化公司。9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曉海(2001)。[新古典主義--紀念聞一多先生百週年誕辰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弁言〉。新古典主義--紀念聞一多先生百週年誕辰國際研討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文采(2003)。清末民初詩經學史論(博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美珍(1995)。聞一多詩經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瑞誠(2007)。聞一多《詩經》詮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瑞誠(2014)。聞一多的唐詩研究探微(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淑娟(2005)。聞一多的原始主義(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適均(2006)。聞一多「詩三美」理論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子玲(1985)。聞一多詩學論稿(碩士論文)。新加坡國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詠絮(2009)。現代詩人中的仙、聖、鬼--論徐志摩、聞一多、戴望舒詩及其詩論(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尚浩(2000)。中國早期三大新詩人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季旭昇(2001)。詩經古義新證。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夢之儀(2013)。紙上光陰--民國文人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琇禎(2006)。聞一多。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聞黎明(2010)。聞一多--涅槃的鳳凰。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聞一多(1978)。古典新義。台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靡文開、裴普賢(1987)。詩經欣賞與研究。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實秋(1967)。談聞一多。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聞一多(1975)。神話與詩。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pence, Jonathan D.、溫洽溢(2007)。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婁曉凱(2013)。衝突與整合--論具有留學背景的中國現代作家。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冬冬(2016)。1940年代的詩歌與民主。臺北:政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侯美珍(2010)。聞一多《詩經》學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聞一多(1977)。楚辭斠補。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聞一多(1978)。詩選與校箋。臺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聞一多(1980)。死水、紅燭外二種。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聞一多(1999)。聞一多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宏一(2011)。白話詩經。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慶彰(1983)。詩經名著評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侯美珍(1995)。古典的新義--談聞一多解《詩》對佛洛依德學說的運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瑞誠(2017)。聞一多的唐詩研究探微。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淑娟(2016)。聞一多的原始主義。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子玲(2000)。聞一多詩學論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金尚浩(2000)。中國早期三大新詩人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默、蕭蕭(1995)。新詩三百首。臺北:九歌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默、蕭蕭(2017)。新詩三百首百年新編•臺灣篇。臺北:九歌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齊邦媛(2009)。巨流河。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季旭昇(1994)。評聞一多《詩經》論著中的古文字運用,中壢:聖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邵玉銘(19880108)。為何千古文章未盡才?--論聞一多的詩與政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光中(1977)。聞一多的三首詩。青青邊愁。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雪林(1969)。聞一多死於姪手。文壇話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糜文開、裴普賢(1987)。國風.邶風.匏有苦葉。詩經欣賞與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宏一(2011)。國風.周南.汝墳。白話詩經。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裴普賢(1977)。詩經時代嫁娶季節平議。詩經研讀指導。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珍玉(2007)。聞一多的詩經訓詁商榷。詩經訓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珍玉(2011)。聞一多《詩經詞類》刊誤。語言文字與文學詮釋的多元對話。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敬之(1980)。聞一多。「新月」及其重要作家。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光中(2010)。聞一多的三首詩。青青邊愁。臺北:九歌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芳明(1994)。盛放的菊花--聞一多的詩與詩論。典範的追求。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顯宗(2007)。聞一多詩論初探。從臺灣到異域:文學研究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龔顯宗(2007)。聞一多的詩律與創作。從臺灣到異域:文學研究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衛民(2011)。聞一多的幻象詩學。新詩啟蒙。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儒賓(2016)。烈士之外。聞一多的原始主義。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默、蕭蕭(1995)。大陸篇.前期1917-1949。新詩三百首。臺北:九歌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