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港大“中國經學”課程之退場--一個東亞視域的考察
書刊名:人文中國學報
作者:金培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n, Pei-y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3
頁次:頁265-301
主題關鍵詞:香港大學經學胡適許地山日本漢學東京帝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onfucian classicsHu ShihXu Di-shanJapanese sinology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高津孝(20111200)。京都帝國大學的中國文學研究。政大中文學報,16,8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培懿(20070300)。復原與發明--竹添光鴻《論語會箋》之注經途徑兼論其於日本漢學發展史上之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0,307-3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23)。國學季刊發刊宣言。國學季刊,1(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青木正兒(1920)。胡適を中心に渦いている文學革命。支那學,1(1),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長澤規矩也(1931)。支那學不要書目略解。斯文,13(6),3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今村與志雄(1991)。橋川時雄著譯年表。文字同盟,3,644-6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斯文會(1931)。東京帝大文學部講義題目。斯文,13(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斯文會(1927)。東大文學部新學年講義題目。斯文,9(6),5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斯文會(1931)。京都.東北.九州.京城.臺北各帝大講義題目。斯文,13(6),5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培懿(20061200)。近代日本《論語》研究之轉折--安井小太郎《論語講義》析論。國文學報,40,19-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礪波護、藤井讓治(20020520)。京大東洋學の百年。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維(1964)。觀堂集林。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東京帝國大學(1932)。東京帝國大學五十年史。東京:東京帝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町田三郎(1998)。明治の漢學者たち。東京:研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左玉河(2008)。中國近代學術體制之創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猪口篤志(1984)。日本漢文學史。東京:角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吉川幸次郎(19761020)。東洋學の創始者たち。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頌平(1984)。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曉明(2006)。讀經:啟蒙還是蒙昧?--來自民間的聲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質平(1998)。胡適與韋蓮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全港文化界追悼許地山先生大會籌備會(1941)。許地山先生追悼會特刊。香港:全港文化界追悼許地山先生大會籌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適(1986)。南遊雜憶。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2003)。先秦名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適(2003)。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際熙(2008)。荔坨文存。臺中:文聽閣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又同(1991)。學海書樓主講翰林文抄。香港:學海書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北帝國大學(1928)。臺北帝國大學一覽。臺北:臺北帝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單周堯(2007)。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歷史圖錄。香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教育部(1940)。大學科目表。重慶: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謝榮滾(1999)。陳君葆日記。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錢穆(1995)。師友雜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適、曹伯言(2004)。胡適日記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盧瑋鑾(1996)。香港故事:個人回憶與文學思考。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色川大吉(1992)。明治精神史。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羅香林(1961)。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中國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景康(1963)。香港大學講師林棟君墓誌銘,香港:李鳳坡先生詩文集籌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瑋(20020805)。胡適當過四年駐美大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守禮(2002)。我與臺灣語研究。從帝大到臺大。臺北: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俟松(2007)。許地山年表。許地山作品選。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車行健(2014)。現代中國大學中的經學課程。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車行健(2014)。胡適、許地山與香港大學經學教育的變革。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出版說明。經學大要。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適(1998)。非留學篇。胡適學術文集.教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從經(2004)。新文化運動在香港迴響與勃興的實錄--讀陳君葆日記。陳君葆日記全集。香港: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振興(2014)。民國時期香港的經學--兩種〈大學中文哲學課本〉的啟示。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振興(2014)。民國時期香港的經學--李景康與〈儒家學說提要〉的啟示。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振興(2014)。民國時期香港的經學--1912至1941年間的發展。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皇儀(2014)。晚清迄民國前期讀經問題之探討。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魯迅(1982)。略談香港。語絲:第一二一期至第一五六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偉豪(2014)。香港南來學者的經學思想--以陳湛銓及其交遊圈為中心。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朝鮮總督府內務部學務局(1987)。朝鮮教育要覽。日本殖民地教育政策史料集成.朝鮮篇。東京:龍溪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岡本黃石、神田喜一郎(1983)。略歷。明治漢詩文集。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笹川種郎(1980)。明治還魂紙。明治文學回顧錄集。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