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與節慶活動結合現況之探討
書刊名:屏東大學體育
作者:林岢融陳新福鄭健源林新龍
出版日期:2018
卷期:4
頁次:頁77-88
主題關鍵詞:文化創意地方特色產業新興節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文建會(2003)。文化母樹,結產業果實。文化視窗,56,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宗瓊、朱育瑩、蔡秀玲(20041200)。地方觀光行銷策略之探討--墾丁地區節慶活動與非活動期間之不同。觀光研究學報,10(4),87-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碧嬅、許光麃(20111200)。節慶中舞龍舞獅的起源、演變及功能。身體文化學報,13,49-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志誠(20140600)。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思維:文化資本的體制建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8,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淑女(19930900)。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交通建設,42(9)=5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啟東(20121200)。文化創意產業與綠色旅遊結合之探討。文化創意集刊,1,39-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虹瑩、陳渝苓(20131200)。臺灣節慶的轉型與現代意涵:享樂主義的觀點。大專體育,127,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鼎為(20140200)。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研究--論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之前瞻。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7(2)=434,37-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迺鈞(20121200)。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現況發展--以深層價值探討永續議題。全民休閒發展學刊,5(2),91-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原來(20140400)。傳統文化推廣振興之延展型態探究。藝術學報,10(1)=94,87-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崇雲、高鵬翔(2009)。台灣休閒產業與文化創意。休閒評論,2009(1),95-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淑姿、陳麗妃(20031200)。白河蓮花節行銷策略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48,251-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瀬戶邦弘、林勝龍、松田俊介(20120600)。台湾のスポーツ.身体文化とエスニック.ツーリズム。身體文化學報,14,1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育銓(20101200)。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觀光的關連性探討。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1,249-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崇倫、廖心蘭、洪湘琇(2007)。古坑地區民宿住宿客對咖啡節慶遊憩體驗滿意度之研究。2007第四屆台灣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台北:景文科技大學。141-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世輝(2003)。文化產業與文化商品設計。「文化創意產業」設計學術研討會,環球技術學院 。環球技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大和(2003)。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機制--人才培育與文化平台。「文化創意產業:全球思考.台灣行動」國際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弘尉(2006)。旅遊意象對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影響研究--以2006臺灣燈會為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怡寬(2005)。產業文化藝術節推廣之研究--以古坑華山「2003台灣咖啡節」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美萍(2003)。遊客對產業文化活動效益認知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左鎮白堊節、麻豆文旦節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比晴(2003)。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陽明山花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意雲(2012)。花蓮市居民對文化創意產業態度之研究--以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清壽(2012)。餐飲業者對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效益認知和參與動機對滿意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之分析(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開馨(2012)。傳統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君瑞(2012)。金門文化節慶與在地組織認同論述的建構:以金門文化藝術節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Robert, J.(1997)。Mar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Champaign, IL:Sagamore Pub.。  new window
2.Watt, David C.(1998)。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new window
3.王育群(1999)。活動節慶民俗、創造觀光新資源。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ves, Richard E.(2000)。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4)。2003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市:工業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經濟部(2005)。2005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市:工業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仁傑、曾宇良、張書文、張秋菊、曾芳代、赤羽淳、吳銀澤(2008)。共創:建構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新模式。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ichards, Bill(1992)。How to market tourist attractions,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A practical guide to maximising visitor attendance and income。Harlow:Longman。  new window
其他
1.文化部(2014)。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