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1949~2014)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禮學課程的發展與內容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鄭雯馨
作者(外文):Jeng, Wen-shi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8:4=112
頁次:頁71-95
主題關鍵詞:禮學大學課程經學課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孔德成(19840800)。三禮解題。孔孟月刊,22(12)=264,2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章景明(19870600)。禴祠烝嘗考辨。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9-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景明(19760600)。祭喪之禮吉凶觀念之分別。孔孟月刊,14(10),26-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景明(19870500)。周人宗法制度考。幼獅學誌,19(3),5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應憲(20130900)。民國時期大學經學教育檢視。中國學術年刊,35(秋),109-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屈萬里(19710900)。二戴記解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2,299-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碧端(19950100)。大學文學課程往何處去?。中外文學,23(8)=272,29-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啟書(2017)。禮學研究。臺大校友雙月刊,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俊領(2018)。「文治」與聖裔:國民政府對孔德成的借助及其困境。抗日戰爭研究,20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芳(2016)。詩禮傳家--以新發現的孔德成考試本談末代衍聖公教育。山東檔案,2016(4),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景明(19671200)。儒家對於喪禮的基本觀念與態度。孔孟月刊,6(4),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章景明(19711100)。戰國時代貴族飲食生活初探。孔孟月刊,10(3),1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章景明(19860500)。孔子思想在現代生活中之價值。孔孟月刊,24(9)=285,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章景明(19881000)。周禮軍制考實。幼獅學誌,20(2),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章景明(1973)。周代祖先祭祀制度(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阮元、盧宣旬(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培翬(1993)。儀禮正義。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景明(1971)。先秦喪服制度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斌(2016)。二十世紀中國三禮學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汪士淳(2013)。儒者行:孔德成先生傳。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1929-2014)。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魏徵(1980)。隋書‧經籍志。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2017)。經學通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15)。臺灣中文學會通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爾岐(1965)。儀禮鄭注句讀‧喪禮十一。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國良。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1)。史記‧儒林列傳。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章景明(1979)。殷周廟制論稿。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段玉裁(1998)。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曾永義(20081210)。我所知道的孔德成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鍔,張琪(20170404)。悠遊經史,詮釋傳統--葉國良先生訪談錄,https://ppt.cc/fyaS8x。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慶彰(2003)。[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序。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慶彰(2012)。中國經典權威形成的幾個原因。中國經典研究的新視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池田秀三、石立善(2014)。經學在中國思想裏的意義。中國經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晉龍(2013)。看書何如讀書精:讀經與研究探論。中國經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海雲(2015)。孔德成先生禮學研究之特色。儒學的理論與應用:孔德成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孔德成(1973)。儀禮復原研究叢刊序。儀禮特牲少牢有司徹祭品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淩廷堪(2004)。器服之例下。禮經釋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國良。[中國傳統生命禮俗]自序。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啟書(2015)。葉國良教授的治學觀念與教學理念。當代臺灣經學人物。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國良(2017)。經學研究的範疇。經學通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