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析論中國電影《向日葵》與當代美術〈血緣 大家庭〉的融合
書刊名:禮賢藝刊
作者:王楚瑜
作者(外文):Wang, Chu-yu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
頁次:頁77-98
主題關鍵詞:張楊向日葵張曉剛大家庭圖像隱喻Zhang YangSunflowerZhang Xiao-gangBig familyPictorial metaph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牛斐(2006)。陽光、青春和希望--張楊電影《向日葵》解讀。電影評介,2006(9),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馨、王楠、賈樟柯、劉小東(2006)。影畫交流--劉小東.賈樟柯訪談。東方藝術,2006(3),66-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栗憲庭(2006)。中國當代藝術的縮影式藝術家--張曉剛和他的縮影式中國人的肖像。東方藝術,2006(23),137-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健(2008)。論張楊電影的創作風格--以《洗澡》、《昨天》、《向日葵》為例。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10),10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兵(2012)。波普符號還是集體記憶--評張曉剛油畫《血緣--大家庭》。名作欣賞,2012(15),164-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先雲(2012)。繪畫與電影中的現象寫實--從劉小東與「第六代」導演的跨界合作談起。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39-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樹凱、孫向榮(2012)。張揚和張華勛的父子情。電影,2012(6),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潔(2013)。藝術美的探尋--以張曉剛作品《大家庭》為例。現代婦女(下旬),2013(2),168-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長河(2014)。《向日葵》影片分析。品牌(下半月),2014(8),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麗菲(2014)。淺析張楊電影《向日葵》中的父子關係。電影評介,2014(9),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栗憲庭(2015)。尋找中國美麗。當代油畫,2015(2),66-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巫文廣(2015)。歷史、現在和未來--電影《向日葵》解讀。大眾文藝,2015(2),195-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巫文廣(2015)。孝道與父愛--電影《向日葵》解讀。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3),98-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程利盼(2015)。論張揚電影中的意象表達。電影文學,2015(1),8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迎輝(2013)。《向日葵》裡中國式父子的傷與愛。中華家教,2013(3),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鄒大力(2015)。《向日葵》中繪畫色彩與電影藝術的深度融合。電影評介,2015(23),10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彥軍(2016)。論當代藝術語言的視覺互通性--基於當代電影、繪畫和觀念攝影的圖像學研究。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0),330-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呂澎、章文姬(2017)。血緣的歷史:1996年之前的張曉剛。當代美術家,2017(4),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鳳儀、吳衛(2018)。張曉剛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探析--中國波普藝術現象研究系列。藝術科技,2018(4),8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汪方華(2010)。堅硬的影像--後新時期中國電影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正光(2011)。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導演的審美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倪震(2012)。銀幕上的中國人。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立行(2014)。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