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別化的現代性體驗:《亞細亞的孤兒》及其恥辱主體
書刊名:臺灣學誌
作者:林芳玫
作者(外文):Lin, Fang-mei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0
頁次:頁117-138
主題關鍵詞:性別現代化愛情幻滅恥辱主體情感社會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178
期刊論文
1.施正鋒(19960700)。吳濁流的民族認同--以「亞細亞的孤兒」作初探。法政學報,6,4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建春(19970400)。胡太明的祖國經驗--《亞細亞的孤兒》中的國族想像、瓦解與再擬構。水筆仔,2,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建鑫(20130700)。At the Crossroads: Orphan of Asia, Postloyalism, and Sinophone Studies。中山人文學報,35,27-46。new window  new window
4.詹閔旭(20120600)。恥辱與華語語系主體--施叔青《行過洛津》的地方想像與實踐。中外文學,41(2)=437,55-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冬陽(19840500)。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文學界,10,12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信洋(20091200)。多重認同與臺灣人意識: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的一種解讀。客家研究,3(2),137-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瑞金(20081000)。解讀《亞細亞的孤兒》。文學臺灣,68,3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濁流(1980)。亞細亞的孤兒。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hmed, Sara(2004)。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3.Jacoby, Mario(1994)。Shame and the Origins of Self-Esteem。Routledge。  new window
4.Sedgwick, Eve Kosofsky(2003)。Touching Feeling: Affect, Pedagogy, Perfonnativity。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陳映真(1980)。試評《亞細亞的孤兒》,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育霖(2008)。臺灣作為方法:重讀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Radhakrishnan, Rajagopalan(1992)。Nationalism, Gender, and the Narrative of Identity。Nationalisms and Sexualities。Routledge。  new window
2.陳芳明(1998)。戰後臺灣大河小說的起源:以吳濁流的自傳性作品為中心。臺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oodwin, Jeff、Jasper, James M.、Polletta, Francesca(2001)。Introduction: Why Emotions Matter。Passionate Politics: Emo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4.Mittler, Barbara、孫麗瑩(2007)。挑戰/定義現代性:上海早期新聞媒體中的女性(1872-1915)。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olomon, Robert C.(2004)。Emotio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motions as Engagements with the World。Thinking about Feel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宋澤萊(2011)。論吳濁流長篇小說《亞細亞的孤兒》裡的否定:並論悲劇裡主體性的初萌。臺灣文學三百年。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Edwards, Louise、高亮(2007)。反對中國婦女參政:面對政治現代性。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郁蕙(2002)。戰後的日本語文學與「性差化」。日本語文學與臺灣:去邊緣化的軌跡。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荊子馨、鄭力軒(2006)。「在濁流中」:《亞細亞的孤兒》中的三重意識與殖民歷史學。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