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林秋水藝師工藝人偶展示應用與保存實踐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盧薇喬黃振中
作者(外文):Lu, Wei-chiaoHuang, Cheng-chu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3
頁次:頁19-39
主題關鍵詞:工藝人偶無形文化資產藝術人類學科工館Art dolls of craft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nthropology of artNST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王嵩山(2014)。文化遺產與記憶:導言。民俗曲藝,185,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承緯(20120600)。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從學科理論到保存實務的考察。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0,69-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阮昌銳(20130700)。文資法中「民俗」內涵的探討。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3,27-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貞燕(20131100)。無形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成立與其護衛方法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5,7-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振中(20090300)。產業機械文物的保存修復原則與實務:以中興紡織創廠針織機文物為例。科技博物,13(1),77-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薇喬、劉正元(20151200)。「紅藜娃娃」文化商品創作之溝通意涵:以西魯凱群陳春花藝師創作為例。屏東文獻,19,279-3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金清海(2004)。臺灣偶戲的過去、現況及未來展望。2004雲林國際偶戲節學術研討會。雲林縣政府文化局。10-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兆平(2007)。人形創作與數位發行(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瑞珍(2015)。應用唐詩於衣裳人形偶的文化創意加值設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atcher, Evelyn Payne(1999)。Art as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art。Bergin & Garvey。  new window
2.王嵩山(20100000)。臺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臺北:遠足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佩霜、林淑禎(2002)。中國古典人形藝術。積木文化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天福(2003)。日本人形藝術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錩(2012)。中國泥人張彩塑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貞燕(2008)。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韶瑩(2008)。守護.傳承:臺灣無形文化資產概說。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