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朝朵顏衛的來源、發展與動向
書刊名:明代研究
作者:李華彥
作者(外文):Lee, Hua-ye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38
頁次:頁75-107
主題關鍵詞:兀良哈朵顏蒙古明蒙關係明朝邊疆Wu-Liang-HaThe Duoyan GarrisonMongoli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g court and MongoliaThe frontier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李三謀(1996)。明代遼東都司衛所的農經活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1),3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琦(20071200)。明清蒙古史中的「塔布囊」詞義新探。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26,93-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洪濤(2017)。靖難之役與兀良哈南遷。內蒙古社會科學. 漢文版,38(4),96-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奇文瑛(2002)。論明代開原的地位和作用。滿族研究,2002(3),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凡(2002)。論明代蒙古族進入河套與明代北部邊防。西南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8(3),1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仲麟(20161200)。明代的兀良哈三衛撫賞及其經費之籌措。明代研究,27,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烏鳳麗(2004)。喀左蒙古族的來源及喀喇沁左翼旗的形成。滿族研究,2004(2),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澤晨(2017)。明代「保定五衛」開設考。唐山師範學院學報,39(1),10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玉萍(1995)。明朝對蒙政策述論。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 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6(3),19-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士尊(2011)。永樂皇帝放棄大寧的前因後果。紫禁城,2011(2),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大偉(1998)。明代遼東都司轄下安樂、自在二州之分析。北方文物,54,87-8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豔華(2014)。喀喇沁旗蒙古族的來源及喀喇沁旗的形成。赤峰學院學報. 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35(6),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敖拉(2014)。明末朵顏衛南下及其駐牧地考。赤峰學院學報. 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35(9),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立坤(1998)。淺述明代羈縻衛所製:明王朝民族政策研究之二。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9(4),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勇(2016)。建文政局與明前期都司衛所管理體制的變革。中州學刊,234,123-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彭建英(2004)。明代羈縻衛所制述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4(3),26-38+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賈敬顏(1993)。韃靼‧瓦剌‧兀良哈‧明朝蒙古人的歷史:兼說「都沁‧都爾本」一詞。內蒙古社會科學. 文史哲版,1993(3),5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余同元(1995)。明後期長城沿線的民族貿易市場。歷史研究,1995(5),5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亮(1995)。萬曆疏鈔。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仁錫(1995)。陳太史無夢園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士奇(1962)。明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居正(1962)。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和田清、潘世憲(1984)。明代蒙古史論集。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麗生(19950000)。由軍事征掠到城市貿易:內蒙古歸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4世紀中至20世紀初)。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達力扎布(1997)。明代漠南蒙古歷史研究。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烏雲畢力格(2009)。《阿薩喇克其史》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諸葛元聲(1995)。兩朝平攘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廣(1962)。明太祖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懿典(2000)。陳學士先生初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造卿(1987)。盧龍塞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孔炤(1995)。全邊略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珠榮嘎(1991)。阿勒坦汗傳。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84)。崇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體仁(1962)。明熹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烏雲畢力格、白拉都格其(2006)。蒙古史綱要。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顧秉謙(1962)。明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汪楫(1984)。崇禎長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曹永年(2002)。蒙古民族通史。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廷玉(1997)。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戚祚國(1995)。戚少保年譜耆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畢恭、任洛(1995)。(嘉靖)遼東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2001)。中國明朝檔案總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和田清(1959)。東亜史研究(蒙古篇)。東洋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箭內互、陳捷(2015)。兀良哈及韃靼考。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羅卜藏‧丹津、札奇斯欽(2020)。蒙古黃金史譯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火源潔(1997)。華夷譯語。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馮瑗(1981)。開原圖說。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申時行、趙用賢(1995)。(萬曆)大明會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效祖(1997)。四鎮三關誌。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魏煥(1996)。皇明九邊考。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84)。熹宗哲皇帝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札奇斯欽(2020)。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孛兒只斤‧蘇和(2012)。蒙古三大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烏雲畢力格(2016)。五色四藩:多語文本中的內亞民族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烏雲畢力格(2017)。青冊金鬘:蒙古部族與文化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薄音湖(1983)。達延汗生卒即位年考。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文歷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薄音湖(1983)。俺答汗征兀良哈史實。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文歷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鍾達(1983)。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建城年代初探。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文歷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鍾達(1983)。豐州灘上出現了青色的城:阿勒坦汗和三娘子‧古豐州經濟的恢復和歸化城的誕生。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文歷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榮麗貞(1983)。略述阿勒坦汗。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文歷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