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邊緣與非漢 : 儒學及其非主流傳播
作者:黃麗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東亞儒學研究叢書;6
ISBN:9789860230611
主題關鍵詞:儒學文化傳播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5
期刊論文
1.廣祿、李學智(1970)。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偉民(20051200)。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海洋文化論。海洋文化學刊,1,269-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景漢(1986)。傳統中國文化價值和現代經濟發展之關係。九州學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耀明(199311)。揚棄的超越還是創造的轉化。當代,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麗生(2008)。主題研究計畫--「人與海洋:文化的現象與詮釋」。海洋人文教學與研究通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麗生(1993)。《尚書》歷史意識之研究。人文數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佩榮(199504)。〈儒家倫理的現代化〉學術座談。哲學雜誌,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田倩君(1965)。「中國」與「華夏」稱謂之起源。大陸雜誌,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福春(1993)。清代宜蘭噶瑪蘭廳遺址--「仰山書院」之探源。美育月刊,4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erger, Peter L.、任元杰(1984)。Secularity: West and East。中國論壇,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Entrikin, J. N.(1977)。Geography’s Spatial Perspective and the Philosophy ErnstCassirer。Canadian Geographer,15(3)。  new window
12.林熊祥(19521201)。臺北市文化的過去與未來。臺北文物,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明士(19801100)。唐代的釋典禮制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大陸雜誌,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包遵信(19880410)。儒家倫理與亞洲四龍:「儒學復興說」駁議。中國論壇,26(1)=301,70-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世偉(2001)。「中國儒教會」與「大易教」。臺灣宗教研究通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世偉(199712)。苗栗客家地區的鸞堂調查。民間宗教,3,315-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麗生(2004)。關於「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東亞儒學的比較視野(17-20世紀)」學術研討會的思考。東亞文明研究通訊,4,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文龍(19910600)。清代臺灣書院講席彙錄。臺灣文獻,42(2),241-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明士(19941100)。臺灣孔廟、書院史蹟探訪記。歷史月刊,82,23-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明珠(19910700)。王道東來斯文在茲﹣﹣彰化和美道東書院的滄桑歲月。中央月刊,24(7),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施教堂、陳培錐、黃純青、張根乞、陳培漢、黃水沛、曹甲乙、陳鐓厚、廖漢臣、吳開關、吳朝瑞、陳錫慶、陳錫福、吳槐、黃得時、蘇得志、王詩琅(19530800)。大龍峒耆宿座談會。臺北文物,2(2),6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Tuan, Yi-Fu(1971)。Geograph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tudy of human nature。Canadian Geographer,15(3),181-192。  new window
23.高明士(19821200)。隋唐廟學制度的成立與道統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9,9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其南(19870200)。儒家文化與傳統商人的職業倫理。當代,10,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永根(19840300)。臺灣的鸞堂:一種蓬勃發展的民間信仰與傳統宗教。臺灣風物,34(1),7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孝悌(19900600)。從中國傳統士庶文化的關係看二十世紀的新動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299-3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明士(19930600)。皇帝制度下的廟制系統--以秦漢至隋唐作為考察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53+55-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見川(19950600)。清末日據初期臺灣的「鸞堂」--兼論「儒宗神教」的形成。臺北文獻(直字),112,4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世偉(19961200)。清末日據時期臺灣的士紳與鸞堂。臺灣風物,46(4),11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趙岡(19880710)。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中國論壇,26(7)=307,7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世慶(19861200)。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37(4),11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進興(19870300)。清初政權意識形態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統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1),105-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俊傑(19990600)。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臺大歷史學報,23,395-4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顯恩(199807)。儒家傳統文化與徽州商人。第二屆中國商業史會議,(會議日期: 19980702-0703)。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吉發(1996)。清代的文化政策與薩滿信仰。第二屆中國邊疆史學術研討會。臺北:蒙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凌起(200009)。生態農業概念歧異的辨析與整合。【海峽兩岸資源互補與永續利用】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09)。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地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元生(200405)。椰子林中說聖經:邱逢甲、王曉潦與南洋儒學。【東亞客家文化圈中的儒學與教育:比較的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世偉(1999)。「儒教」課題之探討及其宗教史之意義--以臺灣儒教為重點。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江淑美(2003)。清代臺灣客家子弟教育研究(1684-189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伊勻(2004)。清代滿族子弟的傳統教諭(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麗生(2002)。蒙古意識與中國認同的糾葛:民初外蒙古獨立運動與內蒙古的反應。臺北市:蒙藏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熊賜履。經義齋集。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海源(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垚(1918)。落帆樓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丘逢甲(1998)。丘逢甲遺作。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曉望(1999)。媽祖的子民:閩臺海洋文化研究。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瑞麟、戴肇辰、史澄(1966)。廣東省《廣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正明(1996)。晉商興衰史。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元文(1960)。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爾巽(1991)。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伊桑阿(1993)。大清會典。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1974)。周易本義。臺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濉(1969)。禮記集說。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尹(1992)。周禮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蔣伯潛。論語新解。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蔣伯潛、沈知方。語譯廣解四書讀本・孟子新解。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熹、蔣伯潛。中庸新解。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蔣伯潛。大學新解。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歐家廉(1964)。清實錄•太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鄂爾泰、張廷玉(1965)。雍正硃批諭旨。臺北:臺灣文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歐家廉(1964)。大清宣宗成,(道光)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玄曄(1966)。康熙御製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文慶、李宗昉(2000)。欽定國子監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崑岡(1993)。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素爾納(1974)。學政全書。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孫學雷、學家平(2003)。清代孤本內閣六部檔案。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68)。土默特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經政。呼和浩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河(1965)。欽定盛京通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沈鳳翔(1976)。稷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培謙(1976)。陽西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希元(1996)。荊州駐防八旗志。瀋陽:遼寧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希元(1999)。荊州駐防八旗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豪(1963)。澎湖廳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和寧(1968)。三州輯略。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長善(1999)。駐粵八旗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阿克達春、文秀(1968)。清水河廳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春光(1996)。京口八旗志。瀋陽:遼寧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姚明輝(1966)。蒙古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大昌(1971)。杭州八旗駐防營志略。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曾。歸綏識略。呼和浩特:內蒙古圖書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允祿(1995)。大清會典。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曾國筌。山西通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曾成(1996)。琴江志。瀋陽:遼寧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馮承求(1913)。內蒙古東部調查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梁廷梢、趙所生、薛正興(1995)。粵秀書院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程厚、郭文田。科爾沁右翼前扎薩克圖郡王旗調查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程厚、郭文田。科爾沁右翼中圖什業圖親王旗調查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程厚、郭文田。科爾沁右翼後鎮國公旗調查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程厚、郭文田。科爾知左翼前賓圖郡王旗調查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程厚、郭文田。科爾沁左翼後旗調查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葉大匡、春德。調查杜爾伯特旗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新柱(1996)。福州駐防志。瀋陽:速寧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鴻逵。歸化城廳志。呼和浩特:內蒙古圖書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葉大匡、春德。調查郭爾羅斯前旗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萬福麟、張伯美(1965)。黑龍江志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羅廷權、衷興鑑(1971)。重修成都縣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謝金鑾(1984)。續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錢聞震、陳文焯(1968)。奉化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德溥、麻麗五(1967)。豐鎮縣志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樹枬、吳廷燮、金毓黻、翟文選(1983)。奉天通志。東北文史叢書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臣之(1968)。朔方道志。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覺羅石麟(1727)。敕修河東鹽法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內蒙古文史資料編委會(1984)。內蒙古文史資料。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史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內蒙古文史資料編委會(1988)。內蒙古近現代王公。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史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內蒙古文史資料編委會(1995)。內蒙古教育史志。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赤峰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赤峰市文史資料選輯。赤峰:赤峰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印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呼和浩特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呼和浩特文史資料。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苗栗雲洞宮(1989)。雲箴寶鑑。苗栗:雲洞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苗栗宣王宮。雲梯書院沿革。苗栗:西湖鄉宣王宮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金毓黻(1985)。遼海叢書。瀋陽市:遼瀋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金巴扎布(1989)。察哈爾蒙古族史話。豐鎮:烏蘭察布盟政協文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苗栗雲洞宮(1990)。玉鑑龜齡。苗栗:雲洞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孫奐崙(1968)。洪洞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徐昭儉(1976)。新絳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晉商史料與研究編委會(1996)。晉商史料與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高雄縣文獻委員會(1961)。高雄縣志稿。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烏籣察布盟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7)。烏蘭察布盟史略。集寧:烏盟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黃純青、林熊祥(1954)。臺灣省通志稿。臺北: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6)。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鄭鵬雲、曾逢辰(1994)。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蕉嶺縣地方志編輯委員會(1992)。蕉嶺縣志。興寧: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王士琦(1972)。三雲籌俎考。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王家屏。復宿山房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王家屏。空同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韓邦奇。苑洛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李塨(1936)。學禮。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李燧(1989)。晉遊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祁韻士、包文漢、奇•朝克圖(1998)。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劉述先(1995)。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Wallerstein, Immanuel、郭方(1998)。近代世界體系。臺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松筠。百二老人語錄。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松筠(1965)。西陲總統事略。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尹湛納希(1983)。一層樓。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尹湛納希(1991)。青史演義。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尹湛納希、黑勒、丁斯浩(1991)。青史演義。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尹湛納希(1990)。紅云淚。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尹湛納希、趙景陽(1992)。紅云淚。朝陽:朝陽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尹湛納希(1981)。泣紅亭。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海山(1917)。蒙漢合璧五方元音。北京:北京外館恆升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羅布桑卻丹、趙景陽、管文華(1988)。蒙古風俗鑑。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10)。台灣私法。神戶:金子印刷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扎拉嘎(1991)。尹湛納希年譜。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扎拉嘎(1994)。尹湛納希評傳。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丘復、丘瓊華、丘其憲(2005)。丘復詩文選。香港:天馬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史若民(1998)。票商興衰史。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任桂淳(1994)。清朝八旗駐防興衰史。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朱漢民、李弘祺(1997)。中國書院。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佟靖仁(1993)。內蒙古的滿族。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佟靖仁、佟鴻飛、佟鴻霞(1997)。塞北新城的滿族。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吳宏聰、李鴻生(1998)。丘逢曱研究。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李宏齡(1989)。山西票商成敗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李宏齡(1989)。同舟忠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武驥國(1994)。蒙古族哲學史。海拉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周陽山、楊肅獻(1980)。近代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薛光前、朱建民(1977)。近代的臺灣。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Mancall, Mark(1984)。China at the Center: 300 Years of Foreign Policy。New York:Free Press。  new window
119.郝道猛(1978)。生態學概論。臺北:徐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秘書處論文組(1982)。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高明士(1999)。中國教育史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徐博東、黃志平(2003)。丘逢甲傳。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唐君毅(1988)。中國哲學思想論集。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張玉法(1990)。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張正明(1987)。山西工商業史拾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張海鵬、張海瀛(1995)。中國十大商幫。臺北:萬象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谷嘉、鄧洪波(1997)。中國教育制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黃昭堂、廖為智(1993)。臺灣民主國之研究。臺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黃紹倫(1992)。中國宗教倫理與現代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黃俊傑(2006)。中華文明與域外文化的互動與融合。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黃麗生(1995)。由軍事征掠到城市貿易:內蒙古歸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4世紀中至20世紀初)。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楊布生、彭定國。中國書院文化。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楊國樞、曾仕強(1991)。中國人的管理觀。臺北:桂冠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編委會(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外王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劉小楓(1998)。經濟倫理與近現代中國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鄭志明(1998)。儒學的宗教性與現代性。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鄭赤琰(2002)。客家與東南亞。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閻亞寧(1990)。員林興賢書院之研究與修護計晝。彰化:彰化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盧明輝(1995)。旅蒙商。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羅英祥(1994)。飄揚過海的客家人。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安部建夫(1956)。中國人の天下觀。京都:パーバー燕京•同志社:東方文化講座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Vogel, Ezra F.、賈士衡(1992)。躍升中的四小龍。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Krell, David Farrell(1993)。Martin Heidegger: Basic Writings。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144.Guardini, Romano、陳永禹(1985)。現代世界的結束。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潘朝陽(2001)。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Eliade, Mircea、董強(2002)。世界宗教理念史。臺北:商周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Sibree, J.(1991)。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Buffalo, NY:Prometheus Books。  new window
148.Rozman, Gilbert(1991)。The East Asian Region: Confucian Heritage and Its Modem Adaptation。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9.Tai, Hung-Chao(1989)。Confucian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Oriental Alternative ?。Washington D. C.: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Values Public Policy Press。  new window
150.金耀基(1977)。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臺北:言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Fairbank, John K.(1968)。The Chinese World Order。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2.趙岡、陳鍾毅(1986)。中國經濟制度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張維安(1990)。政治與經濟--中國近世兩個經濟組織之分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吳子光、王國璠(1979)。吳子光全書。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史蹟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理藩院、楊選第、金峰(1998)。理藩院則例。海拉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高宗(1963)。清朝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鄧洪波(2000)。中國書院學規。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劉良璧(1984)。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王士性、呂景琳(199711)。廣志繹。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蕭一山(1962)。清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Bhabha, Homi K.(1997)。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162.王守仁(1972)。王陽明全集。臺北:考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高明士(1984)。唐代東亞教育圈的形成。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Weber, Max、張漢裕(1974)。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臺北:協志工業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鐵保(1968)。欽定八旗通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林永根(1982)。鸞門暨臺灣聖堂著作之善書經懺考。臺中:聖德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屈萬里(1979)。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托津(1992)。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劉枝萬、石璋如(1983)。南投縣志稿。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張載、王夫之(1975)。張子正蒙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Redding, S. Gordon、謝婉瑩(2009)。華人資本主義精神。格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陳培桂(1984)。淡水廳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張四維(2002)。條麓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李細珠(2000)。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臺北市志。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陳學文(1997)。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張正明、薛慧林(1989)。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劉錦藻(1963)。清朝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王啟宗(1987)。臺灣的書院。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陳文達(1984)。鳳山縣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程頤、朱熹(1974)。易程傳。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六十七(1961)。番社采風圖考 : 台灣內山番地風俗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張鵬翮(1964)。奉使俄羅斯日記。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樊克政(1995)。中國書院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郭松義、李新達、李尚英(1993)。清朝典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部爾泰(1989)。八旗通志初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徐世昌(1965)。東三省政略。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程道元、續金文(1974)。(民國)昌圖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和珅(1966)。欽定熱河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海忠、林從炯(1968)。承德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黃彭年(1967)。幾輔通志。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長順(196512)。吉林通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鄭值昌、鄭裕孚(1967)。歸綏縣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傅增湘。綏遠通志稿。呼和浩特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鍾雲鶯(2001)。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大學中庸思想之研究。臺北:玄同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陳谷嘉、鄧洪波(1998)。中國書院史資料。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唐君毅(1953)。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90)。滿文老檔。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蔣良騏、王先謙(196309)。十二朝東華錄.康熙朝。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黃俊傑、町田三郎、柴田篤(1996)。東亞文化的探索:傳統文化的發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牟宗三(1983)。中國文化的省察。台北:聯合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寺田隆信(1972)。山西商人の研究--明代における商人および商業資本。東京:東洋史研究會:同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光緒中官(1965)。大清十朝聖訓•太宗文皇帝聖訓。臺北:大達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光緒中官(1965)。大清十朝聖訓•聖祖仁皇帝聖訓。臺北:大達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周璽(196211)。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Smith, Huston、劉安雲、劉述先(1998)。人的宗教。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謝重光(2001)。客家形成發展史綱。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夏潮基金會(1999)。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論文集。臺北:海峽兩岸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黃進興(1990)。半世紀的奮鬥:吳火獅先生口述歷史。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許地山(1940)。扶箕迷信的研究。上海:重慶:商務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Kahn, Herman(1979)。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1979 and beyond。London:Croom Helm。  new window
215.賴建誠(199212)。重商主義的窘境。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崑岡(1963)。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臺灣中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黃克武(2003)。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唐君毅(1974)。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陳支平(1997)。客家源流新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Weber, Max、Roth, Guenther、Wittich, Claus(1978)。Economy and Soc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ative Sociology。Berkeley。  new window
221.張廷玉(1975)。明史。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富育光(1990)。薩滿教與神話。遼寧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呂宗力、欒保群(1991)。中國民間諸神。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金耀基(1992)。中國社會與文化: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歐陽修、宋祁(1976)。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李明輝(1998)。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唐力行(199707)。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袁大化、王樹枬(1965)。新疆圖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張晉藩、郭成康(1988)。清入關前國家法律制度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熊十力(1987)。讀經示要。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李世偉(19990000)。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連橫(1976)。臺灣通史。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杜念中、楊君實(1987)。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馬書田(1993)。華夏諸神.俗神卷。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沈茂蔭(1962)。苗栗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侯家駒(1983)。先秦儒家自由經濟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王夫之(1976)。讀通鑑論。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鄭喜夫(1981)。民國丘倉海先生逢甲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李光地(1972)。榕村全集。臺北:文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羅香林(19920000)。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曹永和(1979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莊金德(1973)。清代臺灣教育史料彙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丘念台(2002)。嶺海微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素爾訥(1968)。欽定學政全書。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王志宇(19970000)。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蔣師轍、薛紹元(1956)。清光緒臺灣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牟宗三(199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陳昭瑛(2000)。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蔡仁厚(1979)。宋明理學.北宋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朱熹(1991)。詩經集註。群玉堂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王爾敏(1977)。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葉高樹(2002)。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謝肇淛(1977)。五雜俎。偉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張壽安(20010000)。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張啟雄(19950000)。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Huang, Pei(1974)。Autocracy at work: A study of the Yung-cheng period, 1723-1735。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62.de Bary, William Theodore、李弘祺(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丘逢甲、廣東丘逢甲研究會(2001)。丘逢甲集。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潘朝陽(20050000)。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鄭宗義(2000)。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黃光國(19880000)。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稻葉君山、但燾(1974)。清朝全史。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高翔(1995)。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軍機處(175403)。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摺(檔號03-174-1338-001)。,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政部民政司。臺灣地區宗教簡介:中國儒教會,http//www.moi.gov.tw/divl/religon/religion_l_16.asp, 200312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孟郎。新興宗教成立條件放寬,http//www.chinatimes.org.tw/news/1999/05/19-01.htm, 19990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唐君毅(1953)。中國之宗教精神與形上信仰--悠久世界。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74)。宗教信仰與現代中國文化。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慈玉(1984)。以中印英三角貿易為基軸探討十九世紀中國的對外貿易。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德通票號、張正明、薛慧林(1989)。大德通票號號規。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貴中孚、趙佑宸、趙所生、薛正興(1995)。寶晉書院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正明、薛慧林(1989)。新修曲沃縣志。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內蒙古文史資料編委會(1995)。包頭郊區文史資料。內蒙古教育史志。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正明、薛慧林(1989)。安邑縣志抄本。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廷錫(1990)。續修陝西通志稿。西北稀見方志。蘭州:蘭州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談遷(1989)。棗林雜俎。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阿著、金毓黻(1984)。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遼海叢書。瀋陽:遼瀋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費密。弘道書。費密遺書三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炳耀(1999)。中日戰輯選錄。乙未抗日史料彙編。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貢桑諾爾布、邢致祥(1938)。貢桑諾爾布詩詞。喀喇沁右旗扎薩克親王貢桑諾爾布之略史。喀喇沁:喀喇沁右旗公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同欽(1982)。清代的祭堂子。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莊翰華(199910)。土地倫理的認知初探。第一屆「環境與現代--後現代社會的空間思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唐亦男(1997)。試看臺灣一貫道對儒家的融合與運用。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登順(1997)。從臺南市清代寺廟匾聯蠡測其儒學精神。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士朋(1981)。清代的崇儒與漢化。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川勝守(1996)。明清商人人倫思想的現代意義--東亞的經濟發展與宋明儒學•新儒教。東亞文化的探索:傳統文化的發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司徒尚紀、鄭赤琰(2002)。南海交通的歷史興衰與客家人移居東南亞。客家與東南亞。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見立夫(1991)。海山與烏泰--博格多政權下的漠南蒙古人。內蒙古近代史譯叢。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白玉崑(1984)。海山。內蒙古文史資料。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史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丘晨波、吳宏聰、李鴻生(1998)。丘逢甲與清末幾位著名詩人的交往。丘逢甲研究。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丘晨波(1998)。丘逢甲年譜。丘逢甲研究。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宋光宇、王志宇(1992)。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序。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邢義田、劉岱(1981)。天下一家:中國人的天下觀。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永恆的巨流。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恩和、邢复禮、編委會(1988)。喀喇沁親王貢桑諾爾布。內蒙古近現代王公錄。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史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杜恂誠、劉小楓、林立偉(1998)。簡論中國近代儒家倫理之轉化為經濟制度。經濟倫理與近現代中國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金耀基(1992)。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倫理與商人精神。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厚宣。論五方觀念及中國稱謂之起源。甲骨學商史論叢。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侯家駒(1983)。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先秦儒家自由經濟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慶彰(2002)。毛奇齡、李埭與清初的經書辨偽活動。清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郝延平、張炎憲(1997)。中國三大革命與海洋。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維安、謝國興、劉小楓、林立偉(1998)。傳統文化與企業倫理--以臺南幫企業集團為例。經濟倫理與近現代中國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博東、吳宏聰、李鴻生(1998)。論丘逢甲對辛亥革命的貢獻。丘逢甲研究。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博東、吳宏聰、李鴻生(1998)。一宗地方士紳密控丘逢甲重要檔案的介紹與考証。丘逢甲研究。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復觀(1969)。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之地位及其性與天道的問題。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復觀(1969)。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動。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唐君毅(1988)。論中國原始宗教信仰與儒家天道觀之關係兼釋中國哲學之起源。中國哲學思想論集。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海山(1917)。蒙漢合璧五方元音序。蒙漢合璧五方元音。北京:北京外館恆升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立三、張正明、薛慧林(1989)。平遙李君墓表。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其南、楊國樞、曾仕強(1991)。明清徽州商人的職業觀與儒家倫理。中國人的管理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昭瑛(2000)。儒學在臺灣的移殖與發展:從明鄭至日據時代。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昭瑛(2000)。清代臺灣碑文中的朱子學。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高明士、朱漢民、李弘祺(1997)。書院祭祀空間的教育作用。中國書院。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德勝、黃紹倫(1992)。儒家倫理與成就動機:事實或迷思。中國宗教倫理與現代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昭瑛(2000)。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道統意識。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賈家鼎、張正明、薛慧林(1989)。高子翁君傳略。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葛賢慧(1996)。山西商人與關公文化。晉商史料與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傅偉勳、楊君實、杜念中(1987)。儒家思想的時代課題及其解決線索。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曹永和(1979)。清季在臺灣之自強運動。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曾仕強、楊國樞、曾仕強(1991)。以儒家為主流的中國式管理。中國人的管理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曾養甫(1969)。丘逢甲事略。革命人物志。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楊祖漢、劉述先(1995)。當代儒學對孔子天論的詮釋。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黃志平、吳宏聰、李鴻生(1998)。時代的強音歷史的記錄--丘逢甲詩作中反映的中國近代社會思潮。丘逢甲研究。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鄭志明(1998)。當代儒學與民間信仰的宗教對談。儒學的宗教性與現代性。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達瓦敖斯爾(1988)。僧格林沁的傳人--伯顏訥謨祜及其兒孫。內蒙古近現代王公錄。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史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黃麗生(1999)。正史中分裂時代的「中國」。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論文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紹倫(1992)。儒家倫理與成就動機:事實或迷思。中國宗教倫理與現代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鄧洪波、陳谷嘉(1998)。正音書院與清代的官話運動。中國書院史資料。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潘朝陽(1994)。文化生態論與中國天人和諧思想下的環境觀。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潘朝陽(2001)。地方儒士興學設教的傳統發其意義。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潘朝陽(2001)。抗拒與復振的臺灣儒學傳統。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潘朝陽(2001)。從閩學到臺灣的傳統文化主體。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潘朝陽(2001)。論孔子的宗教觀並略談臺灣的民間宗教。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賴建誠(1992)。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重商主義的窘境。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蕭欣義、楊君實、杜念中(1987)。儒家思想對於經濟發展能夠貢獻什麼?。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潘朝陽(2005)。現象學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北:環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潘朝陽(2001)。臺灣關帝信仰的文教內涵:以苗栗區域為例的詮釋。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錢穆(1998)。國與天下。晚學盲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劉映元(1985)。歸綏兩城的文昌廟與魁星樓。呼和浩特文史資料。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劉君燦(1986)。對殊異性、多樣性的肯定。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劉述先(1991)。論儒家理想與中國現實的互動。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外王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De Bary, Wm. Theodore(1959)。Common Tendency in Neo-Confucianism。Confucianism in Action。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7.劉德美(1990)。「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建生、劉鵬生、張敏(1996)。揭開山西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序幕的人。晉商史料與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Lamley, Hurry J.、薛光前、朱建民(1977)。臺灣的抗日運動:一八九五年曇花一現的民主國及其抗日之戰。近代的臺灣。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Lee, Thomas H. C.(1995)。Academies: Official Sponsorship and Suppression。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81.Schwartz, Benjamin I.(1968)。The Chinese Perception of World Order。The Chinese Perception of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2.楊明機,林文龍(1987)。六合皈元跋。臺灣史蹟論叢。臺中:國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金耀基(1992)。東亞經濟發展的文化詮釋。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溝口雄三、李明輝(1998)。日本的近代化及其傳統因素--與中國相比較。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林文龍(1987)。清代臺灣鸞務史略。臺灣史蹟論叢。臺中:國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王見川(1995)。光復(一九四五)前臺灣鸞堂著作善書名錄。《民間宗教》民國時期的教門專輯。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黃麗生(20030000)。近代內蒙古人民的生活圖像。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呂實強(1980)。儒家傳統與維新,1839-1911年。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張彬村(1988)。十六至十八世紀華人在東亞水域的貿易優勢。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曹永和(1979)。中華民族的擴展與臺灣的開發。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王東(2002)。客家人向東南亞的早期遷移--關於其背景及特點的初步分析。客家與東南亞。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劉述先(1995)。由當代西方宗教思想如何面對現代化問題的角度論儒家傳統的宗教意涵。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