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惠周惕《詩說》的成書歷程
書刊名:嶺南學報
作者:張素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Suching
出版日期:2023
卷期:復刊17
頁次:頁287-315
主題關鍵詞:經學典範漢學寫本通儒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ParadigmHan learningManuscriptErudite Confuci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李聖華(2008)。汪琬的古文理論及其價值芻議。文藝研究,2008(12),96-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居淵(1995)。乾嘉「吳派」新論。社會科學戰線,1995(5),165-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素卿(2017)。博綜以通經:略論惠士奇《易說》。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祥辰(2022)。文本於經:清人惠周惕經解的文學在場。蘇州大學學報,2022(2),144-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聖華(2013)。汪琬的經學思想及吳派經學近源論。甘肅社會科學,2013(2),7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素卿(2014)。惠棟的三家詩研究。正學,2,98-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魯夢蕾、宮辰(2006)。論惠周惕〈詩說〉在詩經研究史上的地位。黃山學院學報,8(2),104-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蔣秋華(2008)。汪琬“詩無天子諸侯說”試探。詩經研究叢刊,14,13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四方(2015)。從汪琬到惠棟:“師法”觀念與清初〈詩經〉學的轉折。中國經學,16,10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素卿(2017)。京都大學藏惠士奇〈易說〉抄本初探。第十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7年10月10-11日)。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費嘉懿(2020)。惠周惕詩說整理及研究(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惠棟(1997)。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臺南縣: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忠慎(1994)。惠周惕詩說析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惠周惕、惠士奇、恵棟、漆永祥(2006)。東吳三惠詩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開(1997)。惠棟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藩(1983)。國朝漢學師承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凌稚隆、汪琬(1581)。漢書評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亨、鄭玄、孔穎達(1982)。毛詩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惠周惕(2002)。硯谿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倬(2015)。詩經疑問。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上海圖書館(2006)。顏氏家藏尺牘。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汪琬。堯峰文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汪琬(1997)。鈍翁類稿。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廣(2015)。詩傳大全。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惠周惕。硯溪先生詩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惠周惕。研溪先生詩說.半農先生易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惠周惕(1812)。詩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惠棟。惠氏宗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玉成(20170000)。建構經典:王漁洋與文學評點。王士禛及其文學群體。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