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銅鏡的源流--再論韓國青銅文化的起源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李亨求
出版日期:1985
卷期:3:2
頁次:頁45-82
主題關鍵詞:青銅文化銅鏡韓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24
期刊論文
1.烏恩(1978)。關於我國北方的青銅短劍。考古,1978(5),324-333+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9)。河北唐山市大城山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3),1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62)。河北青龍縣抄道溝發現一批青銅器。考古,1962(12),644-6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錦州市博物館(1978)。遼寧興城縣楊河發現青銅器。考古,1978(6),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1965)。內蒙古寧城縣小榆樹林子遺址試掘簡報。考古學報,1965(12),619-6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北京市文物管理處(1977)。北京市平谷縣發現商代墓葬。文物,1977(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遼寧省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東北工作隊(1973)。寧城縣南山根的石槨墓。考古學報,1973(2),2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東北工作隊(1981)。內蒙古寧城縣南山根102號石槨墓。考古,1981(4),304-308+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馮家昇(1936)。日人對於我東北的研究近狀。禹貢半月刊,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橋健目(1929)。新發現の細線鋸齒文鏡に就いて。考古學雜誌,19(3),4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上波夫(1936)。綏遠地方出土古銅鏡の二三に就いて一附,多鈕鏡の起源關にわ--考察。考古學雜誌,26(7),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元龍(1961)。十二臺營子的青銅短劍墓。歷史學報,16,109-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貴(1960)。遼寧朝陽十二臺營子青銅短劍墓。考古學報,1960(1),6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旅順博物館(1960)。旅順口區後牧城驛戰國墓清理。考古,1960(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靳楓毅(1982)。論中國東北地區含曲刃青銅短劍的文化遺存。考古學報,1982(4),387-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1975)。瀋陽鄭家窪子的兩座青銅時代墓葬。考古學報,1975(1),141-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元龍(1976)。瀋陽鄭家窪子青銅時代墓及副葬品濊--貊通古斯青銅前期文化。東洋學,6,137-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吉林省文物工作隊、吉林市博物館(1982)。吉林樺甸西荒山屯青銅短劍墓。東北考古學歷史,1982(1),141-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池健吉(1978)。禮山東西里石棺墓出土青銅一括遺物。百濟研究,4,151-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74)。吉林懷德大青山發現青銅劍。考古,19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輯安縣文物保管所(1981)。輯安發現青銅短劍墓。考古,1981(5),467-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1981)。放射線碳索測定年代報告。考古,1981(4),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殷昌(1968)。大田槐亭洞青銅器文化的研究。亞細亞研究,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亨求(1982)。甲骨文化的起源及韓國的甲骨文化。精神文化,1982(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亨求(19810900)。渤海沿岸早期無字卜骨之研究--兼論古代東北亞諸民族之卜骨文化。故宮季刊,16(1-3),4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金載元(1964)。扶餘、慶州、燕岐出土銅製遺物。震檀學報,25-27,285-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發掘隊(1961)。內蒙古赤峯藥王朝、夏家店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961(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工作隊(1975)。敖漢旗大甸子遺址一九七四年試掘簡報。考古,19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長壽(1979)。殷商時代的青銅容器。考古學報,1979(3),271-3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河北省博物文物管理處(1973)。河北藁城縣商代遺址和墓葬的調查。考古,19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河北省博物文物管理處(1973)。河北藁城臺西商代遺址。考古,19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天津市文化局考古發掘隊(1966)。河北大廣回族自治縣大坨頭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9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克什克騰旗文化館(1977)。遼寧克什克騰旗天寶洞發現商代銅甗。考古,197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崔相俊(1966)。我國原始時代及古代含鐵遺物分析。考古民俗,3,4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江上波夫(1936)。綏遠地方出土銅鏡の二三に就いて一附,多鈕鏡の起源に關する一考察。考古學雜誌,26(7),395-4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澐(1980)。中國東北系銅劍初論。考古學報,1980(2),139-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1977)。遼寧朝陽魏營子西周墓和古遺址。考古,1977(5),306-3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Chang, Fu-tsung(1974)。Chinese National Museum。Second ASPAC Museum Conference,73。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亨求(1978)。中國東北新石器時代及其青銅器時代之文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濟、萬家保(1970)。中國文明的開始。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元龍(1978)。韓國考古學概說。서울特別市:一志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廷鶴(1972)。韓國の考古學。河出書房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貞培(1973)。韓國民族文化的起源。高麗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梅原末治(1947)。朝鮮古文化綜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炳三、李健茂(1977)。南城里石棺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天津市文物管理處(1977)。天津薊縣張家國遺址試掘簡報。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關丈夫、三宅宗悅、水野精一(1933)。『羊頭漥』關東州旅順鳩灣內に於ける先史遺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i, Chi(1968)。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new window
10.北京鋼鐵學院(1978)。中國冶金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上村嶺虢國墓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亨求。後牧城驛琵琶形青銅短劍之年代商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1979)。概述遼寧省考古新收獲。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上波夫、水野清一(1935)。綏遠青銅器。內蒙古長城地帶。東方考古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直(1972)。東北的史前文化。中國上古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良善(1973)。多鈕幾何學紋鏡研究抄。梅山國學散稿。崇田大學校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元龍(1974)。編年。韓國史I 古代,III,青銅器文化。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貞培(1979)。關於韓國青銅器文化的起源小考。古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樋口隆康。多鈕細紋鏡。世界考古學事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千葉基次(1979)。多鈕鏡についての再檢討。朝鮮歷史論集。旗田巍先生古稀紀念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秉琨(1982)。朝陽縣十二臺營子ねと青銅短劍墓の出土文物。遼寧省博物館。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河北省文物管理處(1979)。河北省三十年來的考古工作。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仁惴(1982)。青銅器。遼寧省博物館。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