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璜早年的政治活動(1919-1923)
書刊名: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作者:陳正茂
出版日期:1992
卷期:24
頁次:頁177-200
主題關鍵詞:李璜政治活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吳俊升(19750800)。教育生涯一周甲。傳記文學,27(2),4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維漢(1979)。回憶新民學會。歷史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正茂(19911200)。中國青年黨創始人李璜先生傳。傳記文學,59(6)=355,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秦賢次(1979)。關於『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名錄。傳記文學,35(2),138-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秦賢次(19790700)。「少年中國學會」始末記。傳記文學,35(1),1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正茂(19890700)。記民八的「巴黎通信社」。東方雜誌,23(1),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金強(19910700)。中國青年黨人與五四愛國運動關係之探討(1918-1919)。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3,165-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楳(19250328)。論國人注意收回教育權運動。醒獅週報,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250718)。國家教育協會簡章。醒獅週報,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琦(19260711)。國家主義三講。醒獅週報,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正茂(19920100)。李璜與現代中國。歷史月刊,48,11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光祈(19190501)。本會發起之旨趣及其經過情形。少年中國學會會務報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正昭(19710600)。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1918~1936)--民國學會個案探討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97-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啟天(19241115)。中國教育宗旨問題。醒獅,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秦賢次(1976)。曾琦先生與少年中國學會。傳記文學,29(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璜(1921)。法蘭西學者的通信。少年中國月刊,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璜(1921)。社會主義與宗教。少年中國月刊,3(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永祥、孔繁豐(1981)。中共旅歐支部反對國家主義派的鬥爭。南開學報,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伯倫(1966)。半世紀的中國青年黨與國內外大勢的回顧。民主潮,16(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翠華(1978)。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一九二二∼一九三○)(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正茂(1988)。少年中國學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雲卿(1988)。中國青年黨的創建與初期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ayes, Carlton J. H.(1926)。Essays on Nationalism。New York, NY: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window
2.曾琦(1954)。曾慕韓先生遺著。臺北: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少年中國學會(1920)。少年中國學會週年紀念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正昭、林瑞明(1974)。王光祈的一生與少年中國學會。臺北:環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策縱、楊默夫(1980)。五四運動史。臺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青之(1963)。中國教育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尙思(1986)。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臺北:蒲公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允侯、殷敘彝(1979)。五四時期的社團。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璜(1979)。學鈍室回憶錄。香港:明報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lack, R.、區紀勇(1979)。青年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尚齡(1971)。廬山心影(人海滄桑六十年〉。台北:五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任一民。四川近現代人物傳第一輯--周太玄。四川: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榮洪(1985)。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香港:天道書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hina Educational Commission(1922)。Christian Education in China。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健馨(1982)。抗戰前中國中等教育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250718)。醒獅週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231201)。少年中國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璜(1976)。國家主義淺說。台北:冬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啓天(1972)。寄園回憶錄。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左舜生(1984)。近卅年見聞雜記。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欣周(1978)。何魯之先生文存。台北:青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經農(1969)。近代教育思潮七講。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沈雲龍(1973)。曾琦先生傳。中國青年黨建黨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琦(1954)。悼王希天君并勗留日學生救國團同志。曾慕韓先生遺著。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琦。戊午日記。曾慕韓(琦)先生日記選。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曉林(1979)。五四時代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以「少年中國學會」為例。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太玄(1979)。關于參加發起少年中國學會的回憶。五四時期的社團。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嘉熾、李雲漢(1982)。宗教與中國民族主義:民初知識份子反教思想的學理基礎。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田漢(1927)。少年中國與宗教問題。國內近十年來之宗教思潮。北京:燕京華文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璜(1973)。國家主義的建國方針。國家主義論叢。台北:冬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殷海光(1979)。五四的再認識。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璜(1979)。我所經歷的五四時代的人文演變。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方東美(1970)。苦憶左舜生先生--因及少年中國學會二三事。左舜生先生紀念集。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79)。惲代英致柳亞子函。五四時期的社團。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陽翰笙(1982)。照耀我革命征途的第一盞明燈。回憶惲代英。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啓天(1973)。國家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分歧點。國家主義論叢。台北:冬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三井(1988)。周恩來旅歐時期的政治活動。勤工儉學的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焱。張申府談旅歐黨團組織活動情況。天津文史資料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80)。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北京:清華大學中共黨史教研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琦(1983)。旅歐日記(民國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條)。曾慕韓(琦)先生年譜日記。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啓天(1981)。我與曾慕韓先生。曾慕韓先生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璜(1973)。釋國家主義。國家主義論叢。台北:冬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琦(1954)。全民政治與全民革命。曾慕韓先生遺著。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85)。中國青年黨之創立及其宗旨。中國青年黨黨史、政綱。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福慶(1981)。五四前夕留日學生的排日運動。中國現代史論集(6):五四運動。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