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校園的知識/權力分析
書刊名:東吳哲學學報
作者:莊文瑞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ang, Wen-ruey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
頁次:頁197-207
主題關鍵詞:校園知識權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學校是知識生產與再生產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意識型態和行為模式承傳與變革的重要基地。尤其在制式的學校教育備受重視,甚至刻意從社會法律管轄範圍部分劃出,從而成為「特殊權力機關場所」的資本主義自由社會裡,校園的權力運作幾乎可說獨享特權,也因此校園內的知識╱權力結合運作的模式或與工廠、軍營、監獄、政黨乃至國家等的類型有所不同。 本文係初步嚐試對校園的知識╱權力結合運作模式提出分析,所選擇的切入討論角度有二:一是藉由拆解教室的結構,討論課室中的權威如何在教室的特殊結構中形成,乃至固著化凝聚成為教師的知識權威形象;二是藉由與校規類似制度的討論,分析這些制度性措施如何在擔當規範作用上,幫助形成教師的知識權威,以及這些權威如何在權力運作上,協助鞏固校園秩序。 最後,本文希望從某後現代( post-modern )文化論述脈絡,對截至目前的校園知識╱權力模式提出反省與針砭,以尋求更開放、自由且更富批判精神的校園文化。
圖書
1.Feyerabend, Paul Karl(1982)。Science in A Free Society。London:NLB。  new window
2.Kuhn, Thomas S.(1977)。The Essential Tension: Selected Studies in Scientific Tradition and Chang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3.詹姆斯‧米勒、高毅(1995)。傅柯的生死愛慾。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oucault, Michel(1995)。Power/Knowledge。Power/Knowledge。New York。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