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人親屬繼承法的變與不變
書刊名:政大法學評論
作者:王泰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Tay-she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58
頁次:頁21-32
主題關鍵詞:舊慣戶主分家買賣婚童養媳離婚螟蛉子繼承女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9
     日治時期臺灣的法院,雖然就臺灣人的親屬繼承事項,引進了戰前日本民法上的「戶主」觀念,但其判決中所謂的「戶主權」,實即臺灣舊慣上「尊長權」與「家長權」的結合。日治後期臺灣總督府法院,固然以戶主之是否同意做為諸子能否分家的要件,但此仍不違背臺灣人「未得父(母)允許不可別籍異財」的舊慣。況且,臺灣人戶主於「財產(家產)繼承」方面,亦不似日本人戶主之得單獨繼承,而必須與諸子共同繼承。可見當時的法院,並末使臺灣人的身分法轉趨更「封建」保守。 臺灣總督府法院反而是將許多已為日本身分法所接受的西方法律概念,導入臺灣人的親屬繼承法當中。其判決一方面以「違反公序良俗」為由,否定了買賣婚、離婚時返還聘金、買斷螟蛉子、僅依生父與養父之意成立收養關係、女婢等舊慣在法律上之效力;另方面以「法理」為名,將妾任意離去其夫之權、妻之裁判離婚請求權、婚姻無效或撤銷、限定繼承、拋棄繼承等日本民法上原繼受自西方法的制度,納入臺灣人身分法之內。不過,這些法院判決,對於臺灣社會實際上所能發揮的「移風易俗當作用,也不宜過度誇大,到底親屬繼承法之改造非屬易事。
期刊論文
1.戴炎輝(19801000)。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法制。近代中國,19,7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昭如(1997)。離婚的權利史:臺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臺灣私法。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靜嘉(1960)。日據時期之臺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臺北:黃靜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總督府覆審法院(1920)。覆審法院判例全集。臺北:臺灣總督府覆審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olf, Arthur P.、Huang, Chieh-shan(1980)。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 1895-1945。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谷野格(1923)。臺灣新民事法。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姉齒松平(1937)。祭祀公業並臺灣に於ける特殊法律の研究。臺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處(1946)。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法務部(1992)。臺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臺北:法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萬年宜重(1931)。民法對照臺灣人事公業慣習研究。臺北:臺法月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姉齒松平(1938)。本島人ノミニ關スル親族法並相續法ノ大要。臺法月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灣總督府高等法院(1921)。高等法院判例全集。臺北:臺法月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ohen, Myron L.(1976)。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戴炎輝(1945)。臺灣の家族制度と祖先祭祀團體。臺灣文化論叢。臺北:清水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