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神學的三向度
書刊名:玉山神學院學報
作者:林如心
出版日期:1998
卷期:5
頁次:頁1-11
主題關鍵詞:神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13
圖書
1.Tillich, Paul、羅鶴年(1964)。信仰的能力。台南:東南亞神學協會台灣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illich, Paul、龔書森、尤隆文(1980)。系統神學。台南:東南亞神學院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祁克果、陳俊輝(1987)。祁克果語錄。台北:業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燕城(1997)。我的神祕經驗。台北:宇宙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述先(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外王篇。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福保(1974)。佛學大辭典。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鼓應(1978)。莊矜註今譯。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rugger, Walter、項退結(1976)。西洋哲學辭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俊輝(1987)。第二章:祁克果的存在「真理」觀。祁克果與現代人生。台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70)。關於生命的學問。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89)。人學。人生隨筆。台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92)。學問之內容。青年與學問。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龔鵬程(1991)。存在的感受--論新儒家的學術性格。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雪崑(1991)。從牟宗三先生思想談新儒家的時代使命。評新儒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opleston, F.、莊雅棠(1988)。第十九章:伊斯蘭哲學。西洋哲學史。台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關泰和(1994)。儒家與資本主義。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漱溟。自序。中國文化要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志銘(1991)。不肯苟活的哲人梁漱溟。中國新文明的探索。台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如心(1996)。反向類比論。福音與文化。花蓮:玉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