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創造的詮釋學論兼愛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陳蕙娟
出版日期:1998
卷期:8
頁次:頁111-128
主題關鍵詞:創造的詮釋學墨子兼愛天志愛人若己互利性自私滿足彼此的自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42
歷來大家對墨子兼愛思想總有些許的曲解或誤解,使「兼愛」的真義一直屬於撲朔迷離中。在二十世紀的今天,我們實有重新檢視此一重要概念的必要。因此,筆者應用傅偉勳教授創獲的哲學方法論──創造的詮釋學,分實謂、意謂、蘊謂、當謂、創謂五大層次,透過層層分析去詮釋墨子的兼愛思想。 其中,探討了兼愛說產生的原因、兼愛的義福、「兼愛是否無父?」、「兼愛是否在怯除自私心?」等重要議題,並指出兼愛不但可以充當現代工商社會人際相處的倫理原則,而且可以作為企業經營的指導理念。在在皆從較廣的視野重新檢討兼愛思想,並試圖給予公正的評價。
期刊論文
1.龔道運(1969)。論墨子非無差等。新社學報,19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鐘友聯(19720700)。墨家兼愛觀念的剖析。中華文化復興月刊,5(7),4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正勝(19720900)。墨子兼愛非無父辨。史原,3,2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冬珍(19790200)。墨子兼愛說新探。教學與研究,1,29-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關亮清(19841100)。墨家兼愛思想初探。哲學年刊 (臺大),3,2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讚源(19910500)。人性與中國管理思想。哲學與文化,18(4)=204,440-4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讚源(1994)。貴義兼愛與企業倫理。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漁叔(1976)。墨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詒讓(1978)。墨子閒詁。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紹崑(1971)。墨子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靈峰(1976)。墨子簡編。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仁厚(1978)。墨家哲學。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孟麟(1996)。墨辯邏輯學新探。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薛保綸(1976)。墨子的人生哲學。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純一、墨翟(1971)。墨子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讚源(1996)。墨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紹崑(1990)。墨學十講。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偉勳(1994)。創造的詮釋學與思維方法論。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偉勳(1990)。創造的詮釋學及其應用。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