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墨子道德教育思想之研究
作者:林建銘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永喜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墨子兼愛道德教育Mo-tzuUniversal Lovemoral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四:(一)了解墨子的一般思想;(二)了解墨子道德思想;(三)了解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四)了解墨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今道德教育的啟示。本研究採用理論分析法,透過對《墨子》原典的掌握,以及相關文獻的分析,深入探討墨子之一般思想、道德思想,進而剖析墨子之道德教育思想,並對此三思想加以批判,最後以墨子道德教育思想之道德教育主張來提出道德教育的啟示。研究結果獲得:(一)墨子的一般思想主要是由天志、明鬼、非命的宗教思想,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的社會與政治思想,與節用、節葬、非樂的經濟思想所構成。(二)墨子的道德思想是主張法天、事鬼、非命的天人關係論,兼愛、尚同、尚賢、非攻的人際關係論,非樂、節用的財物觀,與貴義的自我觀。(三)墨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要培養法天、事鬼、非命力行、兼愛他人、守法行義、努力尚賢、扶助弱小、剛強勤奮、熱心公益的道德人,以及要建立法天、事鬼、兼愛、尚同、尚賢、非攻、非樂與節用的理想社會。(四)對道德教育的啟示有家庭道德教育要教導子女法天、事鬼、非命力行、剛強勤奮與節用,以建立法天、事鬼、非命、節用的家庭;社會道德教育要教導社會大眾兼愛他人、守法行義、努力尚賢、扶助弱小、剛強勤奮與節用,以建立兼愛、尚同、尚賢、非攻、非樂與節用的社會;學校道德教育要教導學生力行實踐的能力、道德判斷的能力、努力尚賢的修身、致力社會公益、強調理想社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four in number: (1)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thought of Mo-tzu, (2) to understand the moral thought of Mo-tzu, (3) to understand the moral educational thought of Mo-tzu, and (4)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Mo-tzu’ moral thought for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today.
This study generally applies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introduces the Mo-tzu’s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general, his moral thought in particula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is moral thought to education. In the end, it argues for a moral educational though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ings:
(1) The general thought of Mo-Tzu consists of his religious thought of “Will of Heaven,” “Worship of Spirits and Ghosts,” “Anti-fatalism,” and the social-political thought of “Universal Love,” “Condemnation of Offensive War,”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Superior,” “Exaltation of the Virtuous”, and economical thought of “Economy in Expenditures,” “Simplicity in Funerals”, “Condemnation of Music”.
The moral thought of Mo-Tzu advocated the following:
(2) Relations between the Heaven and men are follow the will of Heaven, serving the spirits and ghosts, and acting against Fatalism
(3) The relations between men are should be practicing universal-love, following the laws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Heaven, of obeying the virtuous, and against aggressive war.
(4) The relations between men and financials are working hard of condemnation of music, saving money of economy in expenditures.
(5) The relations between men and themselves are honoring the righteousness.
(6) Mo-Tzu’s moral educational program was to educate moral people and establish an ideal society. Thi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 (a) following the will of Heaven; (b) servicing spirits and ghosts; (c) acting anti-fatalism; (d) loving all fellow men; (e) following the law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superior, (f) obeying the principle of exalting of the virtuous; (g) protecting justice through condemnation of offensive war; (h) working hard of condemnation of music; (i) saving money by economy in expenditures.
(7) The implication of Mo-Tzu’s moral educational thought for moral education was for family, society, and school. Firstly, the suggesting for family moral education was as follows: (a) teaching children to follow the Will of Heaven; (b) teaching children to serve spirits and ghosts; (c) training children to act against Fatalism.; (d) teaching children to work hard and to condemn music; (e) establishing a climate within the family of following the will of Heaven, worshiping of spirits and ghosts, acting against Fatalism, and saving money through economy in expenditures.
Secondly, Mo-tzu suggested the following for social moral education: (a) teaching the public to love all fellow men; (b) teaching the public to follow the law of identification with superior; (c) teaching the public to exalt of the virtuous; (d) teaching the public to work hard and to condemn of music, and saving money through economy in expenditures, (e) establishing social climate of universal love, condemnation of offensive war, identification with superior, exaltation of the virtuous, condemnation of music and economy in expenditures.
Finally, Mo-tzu suggested the following for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 emphasizing the ability of moral practice; (b) teaching the moral judgment with standard of the will of Heaven; (c) students teaching themselves by exaltation of the virtuous; (d) emphasis on enthusiastic benefiting the public welfare; (e) to provide ideal norms for society.
周‧莊周 《莊子》。見晉‧郭象注,《莊子》,台北市:藝文印書館,民89。
漢‧司馬遷 《史記》。台北市:啟明書局,民48景印本。
漢‧班固 《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65景宋景祐刊本。
漢‧桓寬 《鹽鐵論》。見楊家駱編,《鹽鐵論‧新序‧說苑》,台北市:世界書局,民77。
梁‧昭明太子 《文選》。台北市:啟明書局,民49景粹芬閣藏本。
宋‧朱熹集傳 《詩經讀本》。台南市:綜合出版社,民66。
明‧宋濂 《宋學士全集》。上海市;商務印書館,民28。
清‧汪中 《述學》。見楊家駱編,《述學‧容甫遺詩》,台北市:世界書局,民61。
清‧俞樾 《諸子平議》。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13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清‧孫詒讓 《墨子閒詁》。台北市:華正書局,民84。
清‧畢沅注 《墨子》。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11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王治心 《墨子哲學》。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3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王忠林譯注 《荀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4。
王讚源 《墨子》。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85。
孔日昌編著 《易經白話新解》。台南市:西北出版社,民78。
孔炳奭 《禮記與墨子喪葬思想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民91。new window
方授楚 《墨學源流》。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43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支偉成 《墨經綜釋》。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3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左松超譯注 《新譯說苑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5。
伍非百 《墨子大義述》。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27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朴相領 《墨子的經世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76。
江瑔 《讀子扈言》。台北市:廣文書局,民71。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編 《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市:正中書局,民72。
宋志明、李新會 《墨子》。香港九龍:中華書局有限公司,民90。
宋泰權 《墨子兼愛思想內在演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81。
吳怡譯注 《老子解譯》。台北市:三民書局,民92。
吳俊升 《教育哲學大綱》。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6。
吳康 《孔孟荀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6。
吳進安 《墨家哲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92。new window
吳進安 〈墨子簡樸生活之哲理及對當代社會之意義〉。《哲學與文化》,24卷:10期,民86,頁930-940。new window
吳進安 〈從墨子義利一元論探討墨子社會正義觀〉。《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1卷,民89,頁79-113。new window
李紹崑 《墨學十講》。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79。
李賢中 《墨學理論與方法》。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new window
李賢中 〈墨子兼愛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社區發展季刊》,93期,民90,頁28-33。new window
周月清、陳純適 〈墨孟莊三子社會思想與當代社會工作〉。《東吳社會工作學報》,5期,民88,頁217-262。new window
金兆豐 《中國通史》。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民61。
林火旺 《倫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8。
林生傳 《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民83。
林有土 《墨子宗教與政治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56。
林品石譯注 《呂氏春秋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4。
林俊哲 《墨子兼愛思想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64。
林茂賢 《墨子功利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75。
林晉康 《墨子倫理學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59。
林炳文 《總體經濟理論》。台北市:林炳文發行,民86。
宗真甫 《墨子與抗戰》。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44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易中天譯注 《新譯國語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4。
易憲容 〈墨子價值哲學及現代意蘊〉。《哲學與文化》,29卷:7期,民91,頁607-616。new window
屈萬里 《尚書釋義》。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行,民69。new window
邵增樺譯注 《韓非子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9。
胡適 《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57。
胡適 《胡適文存》。台北市:遠東圖書公司,民79。
郎擎霄 《墨子哲學》。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2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侯健譯 《柏拉圖理想國》(Plato, 427-347B. C.著)。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69。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民75。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載於唐君毅全集編委會編,《唐君毅全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民80。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58。
孫廣德 《先秦兩漢陰陽五行說的政治思想》。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2。new window
章太炎 《國學略說》。台北市:學藝出版社,民60。
郭若沫 《郭若沫全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民71。
張春興 《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民83。
陳癸淼 《墨辯研究》。台北市:世界書局,民66。new window
陳柱 《墨子十論》。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7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陳問梅 《墨學之省察》。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民77。
陳瑞麟 《邏輯與思考》。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4。
陳維德 《墨子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83。new window
陳顧遠 《墨子政治哲學》。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8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梁啟超 《子墨子學說》。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26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new window
梁啟超 《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76。new window
梁啟超 《墨子學案》。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民66。new window
梁啟超 《墨經校釋》。台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64。
莊萬壽譯注 《列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2。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23。
馮友蘭 〈原儒墨〉。《清華學報》,10卷:2期,民24,頁279-310。
馮成榮 《墨子行教事蹟考》。台北市:馮同亮書坊,民87。
程石泉 《教育哲學十論》。台北市:文景書局,民83。
程石泉 《中國哲學綜論》。載於俞懿嫻編,《石泉先生論文集》,上冊,台北市:文景書局,民96。
黃公偉 《法家哲學體系指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2。
黃世瑞 《墨家思想新探》。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82。
黃景自譯 《剖析日本人》(Edwin O. Reischauer-賴世和著)。台北市:金文圖書有限公司,民68。
黃碧君譯 《墨子思想圖解》(剛本光生著)。台北市: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民94。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市:三民書局,民91。
單文經 《道德教育初探》。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民71。
湯孝純譯注 《管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4。
賀凌虛譯注 《商君書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6。
鄔昆如 《倫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2。
楊伯峻譯注 《孟子譯注》。台北市:華正書局,民75。
楊亮功譯 《西洋教育史》(E. P. Cubberley著)。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44。
楊家駱編 《左傳注疏及補正》。台北市:世界書局,民73。
楊家駱編 《尚書注疏及補正》。台北市:世界書局,民74。
楊家駱編 《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台北市:鼎文書局,民79年。
楊家駱編 《禮記注疏及補正》。台北市:世界書局,民67。
楊寬 《戰國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6。new window
溫洪隆譯注 《戰國策》。台北市:三民書局,民92。
趙敦華 《勞斯的正義論解說》。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民86。new window
熊夢 《墨子經濟思想》。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5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熊禮匯譯注 《新譯淮南子》。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6。
蔡鎮楚譯注 《新譯論衡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6。
蔡仁厚 《墨家哲學》。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82。
蔡美華譯 《芝加哥大學寫作手冊》(K. L. Turabian著)。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93。
翦伯贊 《先秦史》。台北市:知書房出版社,民92。
劉昶 《續墨子閒詁》。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4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鄭素春 《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91。new window
潘淑滿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民92。
蔣竹莊譯 《楊墨哲學》(高瀨武次郎著)。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37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歐陽教 《德育原理》。台北市:文景書局,民84。
歐用生、林瑞欽譯 《價值澄清法的原理與技巧》( C. B. Volkmor, A. L. Pasanella, L. E. Raths著),新竹市:台灣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民75。
謝冰瑩等譯注 《四書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79。
錢穆 《墨子》。載於任繼愈編,《墨子大全》,47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91。
錢穆 《先秦諸子繫年》。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民75。
閻崇信 《墨子非儒篇彙考》。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72。
蕭公權 《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74。
薛保綸 《墨子的人生哲學》。台北市: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65。new window
羅光 《中國哲學大綱》。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8。
嚴文明等編 《中華文明史》。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民95。
Tseu,Augustins A.(周幼偉). The moral philosophy of Mo-Tze. Taipei,Taiwan: China Printing, 196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