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思益經」在漢譯經錄的探討
書刊名:正觀
作者:釋宗禪
出版日期:1999
卷期:8
頁次:頁109+111-135
主題關鍵詞:思益經出三藏記集開元錄支恭明竺法護鳩摩羅什智昇僧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30
      《思益經》在《高僧傳》、《續高僧傳》和《宋高僧傳》中出現頻繁,曾經是古代高僧用來作為讀誦修持依據的佛典,其經文也在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的祖師注疏中多次引用。天台宗智者大師曾把該經列為「無相大乘經典」,其地位等同於《楞伽經》,所以此經應該在佛教義理上有其不可被忽視的地位。筆者居於此一重要性的經典,進而探討其在漢譯經錄上的記載,發現除現存在《大正藏》中第十五冊中的三個譯本外,在梁•僧祐所撰《出三藏記集》之「思益經序第十一」中明文提及「恭明前譯頗麗其辭迷其旨」的記錄,異於唐•智昇所撰《開元釋教錄》中提出「叡云恭明先譯失之者誤」的說辭,對於此二種說法進行文獻上的探討與譯者在文筆風格上的分析,試著釐清此項疑點。根據本文的研究探討,推論出可能確有「支恭明 (支謙 ) 」譯本,但現今列於「闕本」。 本文雖然重心擺在異譯本上的探討, 仍然再以二個討論點 --- 漢譯經錄對《思益經》三個譯本的定位與《思益經》三譯本在別生和抄本上的討論,把握住此經在各個漢譯經錄中所呈現出的風貌,說明它在漢譯經錄中的記載,以了解它在中國佛教中的發展與演變過程。
期刊論文
1.梅廼文(19960700)。竺法護的翻譯初探。中華佛學學報,9,49-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纓勳(19860600)。僧肇般若思想之研究:以「不真空論」為主要依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0,383-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水野弘元、劉欣如(1996)。佛典成立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顏(19930000)。佛典重譯經研究與考錄。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鎌田茂雄、關世謙、佛光出版社(1986)。中國佛教通史。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微密(1993)。哇蕃僧諍記。哇蕃僧諍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敦煌文獻目錄。敦煌文獻目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