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協助一位母親面對嚴重頭部外傷患孩渡過哀傷過程之護理經驗
書刊名:長庚護理
作者:陳麗紅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0:3=27
頁次:頁39-45
主題關鍵詞:母親患孩嚴重頭部外傷護理經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10
     母親與孩子的關係,是由最初孕育新的生命之喜悅起,直到生命成長、茁壯,是一連串無法分割之情感。本篇個案研究目的是在協助一位母親,面對患孩發生意外時遭受嚴重頭部外傷之護理經驗。本篇報告是採「行為過程紀錄」,於北部某區域醫院之加護病房的整個照護過程中,以非結構的觀察及會談收集資料,寫成行為過程紀錄五篇,在了解與分析母親從發生意外事件,到臨床孩子的疾病情況及生命受到威脅之整個哀傷過程,包括母親(1)經歷哀傷過程到了解疾病及尋找有關腦部受傷的資料。(2)憤怒的產生。(3)最後護理人員協助照顧患孩,擴展至個案的家庭互動,有效溝通中給予完整支持系統協助,提供母親面對患孩時,從哀傷、憤怒至接受事實,學習照顧患孩,使母親及家庭成員重新認清自己處境,調整自己角色功能,勇敢面對人生的旅程重新再出發。然而,護理人員為醫療團隊中接處病患最多,因此了解哀傷反應及學習如何給予病患與家屬適當護理措施,是護理的目標,也是最能發揮護理角色的方向之一。
期刊論文
1.周惠千、馬鳳歧(19880400)。臺北市一級教學醫院急診室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護理雜誌,35(2),69-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oberts, S. L.(1987)。A framework for coping with stres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atient care。Nursing Forum,23(3),101-107。  new window
3.Nicol, M.、Tompkins, J.、Campbell, N.、Syme, G.(1986)。Maternal grieving response after perinatal death。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144,287-289。  new window
4.Holady, B.(1984)。Challenges of rearling a chronially ill child caring and coping。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2),361-368。  new window
5.李雅玲、陳月枝(19920700)。癌症死亡兒童的母親其哀傷反應及調適行為之研究。護理新象,2(7)=15,405-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芳娥(19980300)。協助一位母親面對愛子瀕臨死亡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9(1)=21,53-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瑋(19890600)。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感及其調適行為之研究。榮總護理,6(2),97-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子芸(19941200)。一位生下先天缺陷兒的母親其壓力源及克服行為。護理雜誌,41(4),39-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盧美秀(1996)。重症護理學。台北:合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ubler-Ross, E.(1975)。Death: The final stage of growth。Englewood Clifts, N. J.:Prentice-Hall。  new window
3.劉碧玉(1990)。實用小兒科護理學。台北:文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讚華、蔡春蘭(1994)。最新內外科護理學。台北:華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美秀(1991)。壓力與調適。台北:杏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惠筠、陳秀珍(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美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oy, D. B.(1985)。Coping with stress in caring。New York:Blackwell Scientific。  new window
8.Lazarus, R. S.、Folkman, S.(1984)。Stress, appraised, and coping。New York:Springer。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慧真(1994)。成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左乙萱(1991)。青年期的心理社會發展。人類發展學。台北:華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azarus, Richard S.、Folkman, Susan(1984)。Coping and Adaptation。The Handbook of Behavioral Medicine。New York:Guilford。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