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表徵的觀點看格式的選擇
作者:蔣治邦 引用關係
書刊名:建構論 : 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詹志禹 (主編)
頁次:314-328
出版日期:2002
出版項:臺北:正中
主題關鍵詞:格式選擇
學門:No such subject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甯自強(1993)。數的運算概念啓蒙「算式塡充題」的引入。教師之友,34(1),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甯自強(1993)。單位量的變換(一)--正整數乘除法運思的啟蒙。教師之友,34(1),2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甯自強(1995)。單位量的變換(二)正整數乘除運思的融合。教師之友,36(5),3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甯自強(19930600)。「建構式教學法」之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3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甯自強(19911200)。藉由解題的活動瞭解兒童及促進兒童增加對數學的瞭解。教師之友,32(5),4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甯自強(1995)。五個區分對數與計算教材的影響。八十三學年度國民小學新課程數學科研討會。臺北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6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治邦(1993)。中低年級學童列式求解行爲之探討。八十一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治邦(1993)。由表徵的觀點看格式的選擇。數學教育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甯自強(1992)。兒童的整數詞意義。第八屆科學教育年會,高雄師範大學 (會議日期: 1992/12/05)。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甯自強(1993)。經驗、察覺及瞭解在課程中的意義--甶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小數理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3/06/05)。臺東市: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95)。國民小學數學實驗課程教師手冊。臺北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runer, J. S.(1996)。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3.Vygotsky, Lev Semenovich、Cole, Michael、John-Steiner,‎ Vera、Scribner, Sylvia、Souberman, Ellen(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蔣治邦(1994)。由表徵觀點探討新教材數與計算活動的設計。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臺北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sh, R.(1979)。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nsider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diagnosis, and remediation。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olumbus, OH: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