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讓“大教堂”攜手“大集市”--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眾包模式
書刊名: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范小青
作者(外文):Fan, Xiao-q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4)
頁次:166-171
主題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保護眾包集市大教堂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rowdsourcingMarketCathedr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國務院辦公廳在2005年提出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八字工作原則。經過多年實踐,"政府主導"的行政保護機制已取得較好成效,而"社會參與"卻明顯不足,我國非遺保護仍面臨諸多難題。為激勵社會參與,本文建議在非遺傳承與保護上發展建立在新媒體平臺上的"眾包"模式,即在政府驅動的"從上而下"的引導與管理的前提下,發展網民參與的、"從下而上"的傳承與保護模式,充分發揮非遺傳承與保護的"大集市"效應。
期刊論文
1.鐘蕾、周鵬(2015)。新媒體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遺數位化保護探析。包裝工程,2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新民(2009)。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研究。法商研究,130(2),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肖嵐、高長春(2010)。"眾包"改變企業創新模式。上海經濟研究,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aymond, E.(1999)。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Knowledge Technology & Policy,12(3),23-49。  new window
5.胡泳(2011)。開源軟體。商務週刊,201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常淩翀(2010)。新媒體語境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位化保護與傳承探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國興(2015)。影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作用及方式。民族藝術研究,2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owe, Jeff(2006)。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Wired magazine,14(6),1-4。  new window
圖書
1.楊伯溆(2002)。全球化:起源、發展和影響。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伯漵、高崇(2015)。超越孤獨:移動互聯時代的生存之道。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眾包,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97%E5%8C%85。  new window
2.聯合國。宣佈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申報書編寫指南,http://www.ccdy.cn/pubnews/493845/20060614/493847.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