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西方理論如何闡釋現代中國文學創作?--以兩部西學著作為例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王曉平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5-16
主題關鍵詞:現代文學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中國經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
西方的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研究常用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理論來闡釋現代中國文學創作。在新世紀前後,國內學界陸續翻譯出版了這批著作並加以廣泛推介,但對其中所運用的方法論未作系統的反思。以安敏成、史書美的研究著作為例,它們的方法論或者建立在後現代主義的歷史不可知論上,體現了一種錯置的"歷史性",即從今天流行的立場、外來的經驗出發,來投射於一個有著自身特有歷史和社會經驗的異質社會;或者以古代的傳統來附會理解現代的作為和思維,從而作出似是而非的比較和結論;或者運用後殖民主義的"不確定性""曖昧性"的概念來解釋現代中國作家的人生選擇與創作,但這並不完全適用于現代中國的社會境況。西方理論在闡釋中國文學創作中的這種削足適履的情形,表明我們有必要改變對於西方理論的盲目崇信,重建一套適應中國歷史和社會經驗的話語體系,以有效地闡釋文學中的"中國經驗"。
圖書
1.Jameson, Fredric(1981)。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Narrative as a Socially Symbolic Act。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安敏成、姜濤(2011)。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書美、何恬(2007)。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書美(2001)。The Lure of the Modern: Writing Modernism in Semicolonial China, 1917-193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