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流散”語境下梁秉鈞“發現的詩學”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亞思明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5)
頁次:94-102
主題關鍵詞:也斯梁秉鈞發現的詩學流散寫作香港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4
梁秉鈞將"香港意識"熔煉為一種詩學,或可稱為"發現的詩學"。其"發現的過程"藉由觀看、傾聽和品嘗等不同層面展開,打開視覺、聽覺及味覺的感官入口,建立個體與世界的關聯。其中視覺層面所採用的"移動透視"演變自中國傳統山水畫,超脫了西方繪畫幾何學的"焦點透視"。而在聽覺層面,梁秉鈞強化了新詩的節奏感和音樂性,不僅借鑒"紐約派"的"變化的音步"來寫詩,還熱衷於探討傳媒影像的聲色互動。1997年之後樑秉鈞還拓展了味覺的詩學維度,探索"舌尖上的世界",考察"流散文化"的複雜變遷。除了錘煉語言文字,梁秉鈞也利用綜合媒體來演繹紛繁混雜的都市生活,在傳統文學文本遭遇視聽影像衝擊的今天可謂別開生面。
期刊論文
1.童明(2004)。飛散。外國文學,2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費勇(2003)。眼睛望見模糊的邊界--論梁秉鈞的詩歌寫作兼及香港文學的有關問題。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政恒(2014)。梁秉鈞--面向世界的香港詩人。新詩評論,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良灣、梁秉鈞(2012)。聆聽隨風合唱中隱晦了的抒情--與梁秉鈞的一次對談。華文文學,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芬(2006)。吳興華新詩節奏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0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美子(2003)。舞文誦影:都市綜合媒體對話。文學世紀,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松建(2016)。"亞洲的滋味":梁秉鈞的食饌詩學與文化政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秉鈞(2002)。在時差中寫作。香港文學,2002(4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也斯(2012)。香港文化十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稀方(2003)。小說香港。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秉鈞(2014)。梁秉鈞五十年詩選。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衛.達姆羅什、劉洪濤、尹星(2013)。世界文學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萬華(2017)。百年香港文學史。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秉鈞(1995)。半途--梁秉鈞詩選.附錄:〈遊詩〉後記。香港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rodsky, Joseph、劉文飛、唐烈英(1999)。文明的孩子--布羅茨基論詩和詩人。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炳惠(2005)。吃的後現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30108)。港著名作家也斯離世曾被評為"香港最好的書寫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1998)。香港--一座城市的故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島(2008)。在中國這幅畫的留白處。青燈。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彬(2009)。為什麼要談香港的文學?。香港都市文化與都市文學。香港故事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也斯(2012)。附錄:書與城市(原序)。書與城市。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宗白華(2009)。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宗白華美學與藝術文選。河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宗白華(2009)。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宗白華美學與藝術文選。河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秉鈞(2014)。舊城。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秉鈞(2014)。從現代美術博物館出來。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維廉(2014)。(代序)語言與風格的自覺--也斯(梁秉鈞)。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輝(2001)。複句結構.母性形象及其他--序也斯〈三魚集〉。書寫浮城。青文書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秉鈞(2014)。雲遊。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秉鈞(2014)。重畫地圖。游離的詩。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秉鈞(2014)。後記:書寫游離。游離的詩。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木心(2013)。遲遲告白一九八三年:一九九八年航程紀要。魚麗之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也斯(2012)。絲竹茗趣--茶軒裡的詩意。人間滋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也斯(2011)。小梅。也斯看香港。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梁秉鈞(2014)。樓梯街。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梁秉鈞(2016)。附錄:羅貴祥、梁秉鈞對談。蔬菜的政治。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秉鈞(2014)。鴛鴦Tea-Coffee。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梁秉鈞(2014)。釀田螺。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宇文所安(2006)。進與退:"世界詩歌"的問題和可能性。新詩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秉鈞(2016)。金必多湯。蔬菜的政治。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梁秉鈞(2014)。翻譯土耳其菜。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梁秉鈞(2014)。清理廚房--給下一位房客Mr. Jan Sonergaard。梁秉鈞五十年詩選。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