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色界魔境:晚明淫僧故事中文人的空間想象和欲望表達
書刊名:明清小說研究
作者:薛英杰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2)
頁次:74-89
主題關鍵詞:淫僧故事他者空間科舉欲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
在晚明眾多的淫僧故事中,空間描寫常常反映了晚明社會的人際關系及文人心態。文人所虛構的地窖、地道等寺院淫樂之所,是文人以色情方式對僧人進行的他者化描寫。文人和僧人所居寺院西房和東房,影射了這兩個社會群體的對立關系。官員窺視僧人的高樓,暗示了僧人在權力與空間中所處的邊緣地位。文人被囚密室的想象,則往往是科舉、權力、情欲、空間的鏈條關系發生作用的結果。晚明淫僧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可被視作文人在科舉壓力下所產生的妄想。其在晚明的流行,與權力、地位的缺失給文人帶來的焦慮密切相關。
期刊論文
1.Volpp, Sophie(2001)。Classifying Lust: The Seventeenth-Century Vogue for Male Love。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61(1),77-117。  new window
2.黃東陽(20120900)。人性的寓言--明末豔情小說《僧尼孽海》對僧尼持守色戒之詮解。漢學研究,30(3)=70,99-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雷勇(1994)。明末清初的才女崇拜與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明清小說研究,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項裕榮(2012)。試論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淫僧形象--以明代話本小說為討論中心。明清小說研究,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小儀(1996)。拉康的早期思想及其"鏡象理論"。國外文學,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肖東發(1984)。建陽餘氏刻書考略。文獻,19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2003)。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肇淛、傅成(2005)。五雜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孝榮(2000)。明代南京寺院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同軌、孫順霖(1990)。耳談。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夢龍、願學詰(1984)。醒世恒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寧靜子(1990)。國朝名公神斷詳刑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象斗(1990)。廉明奇判公案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炳棣、徐泓(2013)。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伯虎(1995)。僧尼孽海。臺灣大英百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西湖漁隱主人(1995)。歡喜冤家。臺灣大英百科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弘祖、褚紹唐、吳應壽(2011)。徐霞客游記:附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弗洛依德、羅生(1997)。精神分析學引論•新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挺(2007)。挽馮猶龍。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凌濛初、章培桓、王古魯(1982)。拍案驚奇。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rang, Mike、楊淑華、宋慧敏(2003)。文化地理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卜正民、張華(2005)。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邁、何卓(2006)。夷堅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唐伯虎(1995)。如意君傳•痴婆子傳•僧尼孽海•春夢瑣言。臺灣大英百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益源(1998)。〈歡喜冤家〉的和尚形象及其影響。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德均(1979)。淩濛初事迹系年。戲曲小說叢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