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構人間秩序:明代公案小說所示現之文化意蘊-
作者:張凱特
出版日期:2019
出版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集叢:中國文學研究叢刊
ISBN:9789571518084
主題關鍵詞:明代小說公案小說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曹亦冰(2004)。明代小說與公案文化。明清小說研究,2004(3),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緒容(2003)。論《龍圖公案》的成書。中華文化論壇,2003(4),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大塚秀高(1983)。包公說話と周新說話--公案小說生成史の一側面。東方學,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惠綿(20060500)。論「天人」關係在《竇娥冤》雜劇之演變及其涵義。臺大文史哲學報,64,73-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志平(20130600)。清代中期話本小說敘事模式析論。中正漢學研究,2013(1)=21,159-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隆獻(20100600)。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事例的省察與詮釋。文與哲,16,139-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麗月(19980800)。孝道與婦道:明代孝婦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6,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恆妏(19991000)。由包公系列小說看傳統中國正義觀。月旦法學,53,35-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隆基(20051200)。中國人身體化的宗教觀。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5,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珊妏(20061200)。《杜騙新書》之僧騙故事探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2(2),87-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大康(2000)。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文學遺產,2000(2),99-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志平(19880400)。從「三言」看明代的僧尼。嘉義農專學報,17,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玉女(20050600)。明代婦女信佛的社會禁制與自主空間。成大歷史學報,29,121-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東陽(20070400)。天理、人欲衝突的再思考--解讀《觀喜冤家》對女性情欲的理解與安置。成大中文學報,16,103-105+10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東陽(20120900)。人性的寓言--明末豔情小說《僧尼孽海》對僧尼持守色戒之詮解。漢學研究,30(3)=70,99-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石昌渝(2006)。明代公案小說:類型與源流。文學遺產,2006(3),110-117+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佐立治人(2006)。不自然な呼びかけ--宋代の難事件からアイザック.アシモフまで。關西大學圖書館館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竺洪波(1993)。清官形象與清官意識--關於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上海教育學院學報,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國清(2008)。元曲公案戲中的清官與陰陽文化。重慶社會科學,20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程毅中(1998)。韓國所藏《包公演義》考述。北京圖書館館刊,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啟榮(2010)。明清印刷書籍成本、價格及其商品價值的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0(1),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俊穎(2014)。從「割股療親」看明清孝道的愚昧化走向。黑龍江史志,20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佩林、鍾莉(2013)。傳統中國「割股療親」語境中的觀念與信仰。史學理論研究,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文祿(2014)。底層文化對上層文化的逆襲--論明清亳州割股療親陋俗。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琛(2015)。試論「割股療親」現象中的醫療心理問題--以《長安縣志.孝友傳》為例。陝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緒容(2005)。明書判體公案小說集之間的相互關係及文體演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10-116+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璀瑤(20031200)。奸、邪、淫、盜:從明代公案小說看僧侶的形象。歷史教育,9/10,143-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竺洪波(1989)。俠義小說與文化觀念--關於明清俠義小說的思考。明清小說研究,1989(4),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立新(1996)。簡論古典小說中的清官形象。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2),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苗懷明(2001)。從公案到偵探--論晚清公案小說的終結與近代偵探小說的生成。明清小說研究,2001(2),47-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皋于厚(1999)。明代公案小說的發展演進。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1999(6),147-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竺洪波(1996)。公案小說與法制意識--對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明清小說研究,1996(3),4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徐忠明(1996)。從明清小說看中國人的訴訟觀念。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雅清(2008)。魯智深像の再検討。千里山文学論集,79,194-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雅清(2008)。魯智深像の再検討。千里山文学論集,80,286-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大木康(20121200)。明末「惡僧小說」初探。中正漢學研究,2012(2)=20,181-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阿部泰記、陳鐵鑌(1991)。明代公案小說的編纂。綏化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1),39-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桂如(20110900)。書業與獄訟--從晚明出版文化論余象斗公案小說的編纂過程與創作意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9,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錢錦(2007)。明代市井社會的理想法治追求小探--以明代包公案小說專集為例。中國語文論譯叢刊,20,285-3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高淑姬(2013)。中國 傳統 法醫學으로 본 明代 公案小說。중국소설논총,40,3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高淑姬(2011)。公案小說, 法醫學과 通하다--明代 公案小說專集중 人命案과 《無寃錄》을 중심으로。중국소설논총,35,177-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高淑姬(2003)。《百家公案》과《龍圖公案》에 나타난 이중 시공간。중국문화연구,2,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高淑姬(2007)。《百家公案》과 《龍圖公案》 속 犯罪와 訴訟。중국소설논총,26,117-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高淑姬(2011)。《百家公案》과 《龍圖公案》, 그리고 法醫學의 世界。중국소설논총,33,89-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阿部泰記、陳鐵鑌(1989)。明代公案小說的編纂。綏化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4),20-2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阿部泰記(1987)。《百家公案》の編纂。東方學,73,10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池田正子(1978)。「龍圖公案」類話考。中國文學研究,4,5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雅清(2009)。明代通俗小説に描かれた悪僧説話の由来-仏教における「戒律」と「淫」の問題を手掛かりに。京都文教短期大学研究紀要,48,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戴建(2007)。論明代公案小說與律治之關係。江海學刊,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鄭維寬(2007)。明清時期廣西的虎患及相關生態問題研究。史學月刊,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劉崇奎(2009)。論「三言」中的公案小說。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蔣興燕(2006)。古代公案小說的法文化解讀--禮法混同。固原師專學報,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鄧百意(2005)。晚明的公案小說創作--小說觀念的變遷與敘事模式的曲折演進。明清小說研究,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趙濤(2007)。從審美的維度解讀明清公案小說的清官形象。棗莊學院學報,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潔(2008)。元明公案文學智判與法律之比較。山東文學(下半月),20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楊潔(2008)。明代公案小說智判初探。濰坊學院學報,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楊緒容(2003)。從兩個故事看「花影集」、「繡谷春容」和「燕居筆記」之間的關係及其對「百家公案」的影響。明清小說研究,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楊緒容(2001)。包拯斷案本事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楊緒容(2006)。「百家公案」與明公案小說集。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楊緒容(2008)。「公案」辨體。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27-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霖、楊緒容(1995)。《杜騙新書》與晚明世風。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曉平(2009)。從古代公案小說管窺中國古典能動司法--兼論其對中國當代司法的啟示。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閔宗殿(2003)。明清時期東南地區的虎患及相關問題。古今農業,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程國賦(2007)。明代小說作家吳還初生平與籍貫新考。文學遺產,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曾玲(2008)。白話公案小說中判官形象的發展和演變。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陶成濤、何研(2014)。「滕大尹鬼斷家私」故事淵源綜論。天中學刊,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麗君(20091000)。從跨領域的視角談公案文學研究的幾個問題。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97,2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麗君(20121200)。幻與奇--《新民公案》、《居官公案》的法律書寫。法制史研究,22,209-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張鵬宇(2012)。從公案小說看我國古代司法的特點。芒種,2012(21),8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曹玲(2007)。論明清公案小說興盛的原因。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徐清華(2012)。從法律的角度看「二拍」中的公案小說。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康正果(1988)。女權主義文學批評述評。文學評論,19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孫楷第(1929)。談談《包公案》。國語旬刊,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胡和平(2004)。公案小說中的偵破方法舉隅。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唐琦(2006)。《物權法》草案和明清公案。文史月刊,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段寶林(2001)。包公崇拜的人類學思考。民族藝術,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林莉珊(20090200)。從短篇公案小說「悔婚」類型見明代戶律法與社會現象。問學集,16,104-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杜金、徐忠明(2012)。索象于圖:明代聽審插圖的文化解讀。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李曉璞(2007)。從《包公案》和《威尼斯商人》談中西方法律思想。南方論刊,20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吳光正、賴瓊玉(1998)。歷史的盲點--「三言」「二拍」兩性公案題材小說文化論證之二。海南師範學院學報,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宋亞莉(2000)。公案小說演變略考。文學教育,200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宋華偉(2011)。心憂黎民誌托青天:從《胭脂》、《冤獄》、《席方平》等看蒲松齡公案小說中的人文關懷與清官救世情結。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牟潤孫(19520731)。新民公案。大陸雜誌,5(2),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何世劍(2012)。公案小說的世俗品格與清官文化的民間情懷。天中學刊,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朱萬曙(1993)。「百家公案」「龍圖公案」合論。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何世劍(2010)。公案小說的精神風尚與清官文化的美學質性。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吳光正、賴瓊玉(1997)。生命意識的浮沉--「三言」「兩拍」兩性公案題材小說文化論。求是學刊,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朱恒夫(2002)。論明清時事劇與時事小說。明清小說研究,2002(2),1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向志柱(2007)。《百家公案》本事考補。社會科學輯刊,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任曉燕(2000)。清官乎?贓官乎?--析《滕大尹鬼斷家私》中滕大尹形象。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00(3),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石豔梅(2005)。從「三言」中的公案故事看中國古代的司法文化。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卜安淳(1992)。公案小說與古代司法。古典文學知識,1992(5),9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于洪笙、胡小偉(20060900)。從公案到偵探--中國法制小說兩千年。嶺南學報,新3,45-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王改萍、王勇(2005)。從《詳情公案》看明代訴訟制度。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王連仲(1997)。古代小說研究的新視角與新方法--評「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東嶽論叢,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冉海燕(2006)。黑暗中想像的光芒--淺談明清小說中的官場文化現象及清官理想。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卜安淳(1992)。清官與清官意識。古典文學知識,19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蕭相愷(1991)。《百家公案》與戲劇考論。明清小說研究,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陳寶良(2011)。陰曹地府:明清文學中之陰司訴訟。故宮學刊,7,1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李世新(2003)。俠義、公案小說合流的社會文化探源。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2,256-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張海英(2013)。明清水陸行程書的影響與傳承--以《一統路程圖記》、《士商類要.路程圖引》、《示我周行》為中心。江南社會歷史評論,5,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邱仲麟(19991200)。人藥與血氣--「割股」療親現象中的醫療觀念。新史學,10(4),67-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村上公一、李寅生(1995)。論宋元明短篇白話小說中的冤獄描寫。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40-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潘建國(2008)。海內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鬧東京》小說考--兼論明代以降「五鼠鬧東京」故事的歷史流變。文學遺產,2008(5),9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吳燕娜(20080600)。禮教、情感、和宗教之互動:分析比較《型世言》第四回和〈麗水陳孝女傳碑〉對割股療親的呈現。文與哲,12,413-4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大塚秀高(1982)。公案話本から公案小説集へ--「丙部小説之末流」の話本研究に占める位置。集刊東洋学,47,6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許華峰(20060100)。明成祖《孝順事實》中的「孝感」思想。輔仁國文學報,增刊,189-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邱仲麟(19950300)。不孝之孝--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初探。新史學,6(1),49-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林珊妏(20050400)。明代短篇小說之僧人犯戒故事探討。南大學報. 人文與社會類,39(1),17-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林惠勝(20011200)。燃指焚身--中國中世法華信仰之一面向。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57-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黃東陽(20070600)。唐人小說所反映之魂魄義。新世紀宗教研究,5(4),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明勳(2001)。(包公案〉之民間文學特性試論。2001海峽兩岸民間文學研討會。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阿部泰記(2009)。關於《通俗孝肅傳》的底本。第三屆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項楚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討論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仲麟(1997)。親族血氣與神鑑觀念--割股療親現象中的醫療觀念與信仰行為。明代家庭與社會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7年6月)。臺北: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閏曉君、毛高傑(2010)。情理法與冤案--以公案小說為中心。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旭(2011)。明代官、民對司法官職業素質的不同理解--以官箴書、公案小說中有關品質的材料為中心。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舜徳(20010000)。中國氣的文化研究芻議:一個人類學的觀點。漢學研究中心。2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義正(2003)。中國哲學中孝概念發展之諸問題析義 (計畫編號:NSC91-2411-H-002-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琬甯(2008)。通俗的性暴力--晚明公案小說集的書寫風格(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靜琪(2007)。《龍圖公案》的成書及其公案性格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春子(1997)。明代公案小說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齊儒(2006)。明代公案小說「法律與文學文本」的融攝(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淳儀(2008)。明代公案集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琬婷(2004)。「五鼠鬧東京」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白琬綺(2010)。《杜騙新書》之騙行解析(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睿倫(2010)。《杜騙新書》案例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奕豪(2012)。《杜騙新書》與晚明社會之考察(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龔進輝(2010)。王同軌及其《耳談》、《耳談類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詹淑杏(2005)。《三言》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現象(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巍(2014)。權力原型及其文學表現從神話圖騰到中國文學中的貪官與清官敘事(碩士論文)。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富容(2007)。明代流傳之元雜劇版本及其曲文改編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英華(2014)。明清話本小說中的清官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寧夏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佳琪(2011)。明代公案小說中的官吏形象與官場現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建明(2010)。包公文學研究(博士論文)。揚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玲(2008)。白話公案小說中的判官形象(碩士論文)。湘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廖鴻裕(1995)。《海公案》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蘇敏(2007)。《新民公案》研究(碩士論文)。遼寧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慧英(2013)。論「三言」公案小說(碩士論文)。渤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蔣興燕(2005)。明代白話公案小說研究(碩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齡瑩(2016)。古代犯罪偵查與刑事鑑識案例之研究--以《百家公案》、《折獄龜鑑》、《洗冤集錄》為核心之展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淑卿(2005)。海瑞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麗君(2012)。明代公案小說流變之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曹一凡(2016)。明清公案小說中的包公形象研究(碩士論文)。青島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凱特(2010)。《輪迴醒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晨(2011)。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公案小說的敘事特徵(碩士論文)。天津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夏元鴻(2016)。《杜騙新書》所呈現的社會現象(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高敏(2014)。明代《百家公案》研究(碩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洪敬清(2016)。重刊與重寫--明代周曰校公案小說之文化生產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邵婷君(2007)。明代短篇公案小說專集模式研究(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怡君(2013)。馮夢龍及《三言》犯罪故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敏(2010)。《杜騙新書》新論(碩士論文)。安徽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紅(2010)。「三言」「二拍」中的姦情公案小說研究(碩士論文)。新疆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吳詩興(2013)。福德正神的傳說與信仰研究--以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吳甯寧(2015)。萬曆年間公案小說中的商人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安徽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尹薇(2012)。明代白話短篇公案小說集研究(碩士論文)。長春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何佳(2007)。三言二拍中的明代公案小說(碩士論文)。湘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向前(2009)。明代公案小說的演變軌跡(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方文烺(2013)。明末清初公案話本研究(碩士論文)。暨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琰玲(2003)。明清公案小說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邱仲麟(1997)。隋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考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邱婉慧(2006)。明代公案小說形塑「清官典型」的社會意義(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倪連好(2002)。(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郭靜薇(1990)。三言獄訟故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鄭安宜(2000)。《龍圖公案》之公道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霍建國(1995)。《三言》公案小說的罪與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簡瑞瑤(2004)。明代婦女佛教信仰與社會規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魯德才(2008)。魯德才說包公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阿部泰記(2004)。包公伝說の形成と展開。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皇都風月主人(1975)。綠窗新話。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緒容(2005)。《百家公案》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熙載(1978)。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阮元(1991)。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承洲(2007)。明代文人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天有、高壽仙(2008)。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邁、魯同群、劉宏起(1995)。容齋隨筆。北京:中國世界語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益源(2000)。小說與豔情。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苗懷明(2005)。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原田季清(1975)。話本小說論。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景深(1983)。中國小說叢考。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平(1996)。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贄(1975)。焚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韓愈、馬其昶、馬茂元(1987)。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同軌(1997)。耳談類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永平(2007)。包公文學及其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適(1986)。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建、江旭奇(2000)。皇明通紀集要。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錢穆(1998)。靈魂與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揩第、戴鴻森(1990)。戲曲小說書錄解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Courtois, Christine A.、蔡秀玲、王淑娟(2002)。治療亂倫之痛--成年倖存者的治療。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柳立言(2012)。宋代的宗教、身分與司法。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戴不凡(1980)。小說見聞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忠明(2007)。眾聲喧嘩:明清法律文化的複調敘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萬曙(1995)。包公故事源流考述。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岩柏(1991)。中國公案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玄、孔穎達、李學勤(2002)。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皋于厚(2004)。明清小說的文化審視。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萬晴川(2008)。中國古代小說文化學教程。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邱紹雄(2004)。中國商賈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登武(2005)。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酒井忠夫、劉岳兵、何英鶯(2010)。中國善書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鄭克(1985)。折獄龜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田汝成(1980)。西湖遊覽志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殷海光(1990)。中國文化的展望。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Evans, Harriet、施施(2008)。中國的女性與性相:1949年以來的性別話語。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大木康(2009)。中国明末のメディア革命:庶民が本を読む。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薛居正(2007)。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劍國(2004)。古稗斗筲錄:李劍國自選集。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程毅中(2006)。明代小說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宋濂(2005)。元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胡適(1980)。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周密(1991)。癸辛雜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謝昕、羊列容、周啟志(1992)。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熊秉真、余安邦(2004)。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Ryle, Gilbert、劉建榮(1992)。心的概念。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周建渝(1998)。才子佳人小說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桂萬榮、吳訥(1967)。棠陰比事原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岩柏(1992)。公案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澤田瑞穗(1996)。宋明清小說叢考。東京:研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劍國(2011)。唐前志怪小說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清原、牟仁隆、韓錫鐸(2002)。小說書坊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有光、石繼昌(1997)。吳下諺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Cassirer, Ernst、甘陽(1990)。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錢鍾書(1986)。管錐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Malinowski, Bronislaw Kasper、夏建中(1994)。原始社會的犯罪與習俗。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Santangelo, Paolo、林舒俐、謝琰、孟琢(2009)。中國歷史中的情感文化--對明清文獻的跨學科文本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謝雍君(2008)。《牡丹亭》與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金觀濤、劉青鋒(1992)。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童恩正(1989)。文化人類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趙爾巽、國史館(1999)。清史稿校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彰健(1994)。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Fukuyama, Francis、劉榜離、王勝利(2002)。大分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梁治平(1997)。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朱一玄(1997)。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Malinowski, Bronislaw、費孝通(2002)。文化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耐得翁(1991)。都城紀勝。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孫楷第(1956)。俗講、說話與白話小說。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Geertz, Clifford、王海龍、張家瑄(2000)。地方性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蕭相愷(2010)。中國古代小說考論編。南京:鳯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馮夢龍(1993)。情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Bataille, Georges、賴守正(2012)。情色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何滿子(2003)。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魯德才(2002)。古代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陶宗儀(1988)。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Genette, Gérard、王文融(1990)。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焦循(1987)。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陳高華、張帆、劉曉、黨寶海(2011)。元典章。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謝肇淛、傅成(2012)。五雜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Berger, Peter Ludwig、高師寧、何光盧(1991)。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之要素。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張國風(1992)。公案小說漫話。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呂小蓬(2004)。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孟犁野(1996)。中國公案小說藝術發展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曹亦冰(1998)。俠義公案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程毅中(2006)。程毅中文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Giddens, Anthony、郭忠華、潘華凌(2013)。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對馬克思、涂爾幹和韋伯著作的分析。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余英時、侯旭東(2005)。東漢生死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徐忠明(2002)。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馬幼垣(2007)。實事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安遇時、蕭相愷(1995)。包龍圖判百家公案。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吳沛泉(1991)。明鏡公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程毅中(2008)。輪迴醒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吳遷(1990)。新民公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Brook, Timothy、陳時龍(2009)。明代的社會與國家。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魯迅(2005)。集外集拾遺補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馮夢龍(1993)。新平妖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Benedict, Ruth、黃道琳(1983)。文化模式。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楊義(2006)。中國古典小說十二講。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衣若蘭(2002)。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林淑貞(2016)。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祝允明(1979)。野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Cassirer, Ernst、劉述先(1959)。論人:人類文化哲學導論。臺中:東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余象斗(1991)。廉明公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夏允彝(2008)。(崇禎)長樂縣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樂莘逸士。鼎鋟國朝史記事實類編評釋日記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葉盛(1986)。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Carlyle, Thomas、周祖達(2007)。論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業績。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1995)。五鼠鬧東京包公收妖傳。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Hall, James A. M. D.、廖婉如(2006)。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台北:心靈工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Jung, Carl Gustav、吳康、丁傳林、趙善華(2007)。心理類型。台北:基礎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李小龍(2012)。中國古典小說回目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何世劍(2013)。中國藝術美學與文化詩學論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周俊(2014)。新聞失範論。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胡邦煒、岡崎由美(1991)。古老心靈的回音: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化--心理學闡釋。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陳旭(2010)。清官--研究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一個獨特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郭孟良(2010)。晚明商業出版。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張亮、熊嬰(2013)。倫理、文化與社會主義:英國新左派早期思想讀本。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富育光、郭淑雲(2005)。薩滿文化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瞿同祖(1998)。瞿同祖法學論文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譚正璧、譚尋(1984)。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王明德、何勤華、程維榮、張伯元、洪丕謨(2001)。讀律佩觽。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Brook, Timothy James、方駿(2004)。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張志平(2006)。情感的本質與意義:舍勒的情感現象學概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謝明勳(2004)。古典小說與民間文學--故事研究論集。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臺灣和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瞿同祖(1981)。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李夢生(2006)。中國禁毀小說百話。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鄭憲春(2004)。中國筆記文史。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馮不異(1985)。包公案。北京:寶文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1977)。梓潼帝君化書。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葛洪、王明(1986)。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莊子、陳鼓應(2000)。莊子今注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寧靜子(1990)。國朝名公詳刑公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皮錫瑞、吳仰湘(2016)。孝經鄭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李豐春(2011)。中國古代旌表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Frazer, James George、徐育新、汪培基(2009)。金枝。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Jung, Carl Gustav、林宏濤(2006)。人的形象和神的形象。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林明德(1989)。晚清小說研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陳大康(2007)。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胡士瑩(1980)。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齊裕焜(2009)。獨創與通觀--中國古代小說論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許理和、李四龍、裴勇(2005)。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李春芳(1990)。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余懋學(1997)。仁獄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林近陽(1990)。燕居筆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和凝、張景(1974)。疑獄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康與之(1991)。昨夢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莊綽(1980)。雞肋篇。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趙葵(1991)。行營雜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王同軌(1995)。新刻耳譚。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田汝成(1975)。西湖遊覽志餘。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西湖漁隱主人、李燁、馬嘉陵(1999)。歡喜冤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1991)。鼎雕國朝憲台折獄蘇冤神明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1994)。僧尼孽海。臺北:臺灣大英百科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陳玉秀(1991)。新刻海若湯先生匯集古今律條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陸粲(1985)。庚巳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馮夢龍(1978)。增廣智囊補。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莊司格一(1988)。中國の公案小說。東京:研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Scheler, Max、羅悌倫、林克、曹衛東(1996)。價值的顛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Needham, Joseph、周曾雄(2010)。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化學及相關技術.第二分冊: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金丹與長生。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Mote, Frederick W.、Twitchett, Denis、楊品泉(2004)。劍橋中國明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Dürkheim, Émile、汲喆、付德根、渠東(2006)。亂倫禁忌及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Tylor, Edward Burnett(1871)。原始文化。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Beccaria, Cesare、黃風(2003)。論犯罪與刑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蘇力(2008)。法律與文學:以中國傳統戲劇為材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Moir, Anne、Jessel, David、洪蘭(2009)。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譚正璧(2012)。評彈通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魯迅(2006)。魯迅小說史略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葉慶炳(1995)。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黃永林(2009)。中西通俗小說敘事:比較與闡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陶在樸(2000)。理論生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陳寶良(2013)。中國流氓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陳麗君(2016)。判的再書寫︰明代公案小說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陳桂聲(2001)。話本敘錄。珠海:珠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張德勝(2007)。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張國剛、余新忠(2006)。中國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時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胡懷琛(1934)。中國小說概論。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南炳文、何孝榮(2005)。明代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林保淳(2003)。古典小說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沈湘平(2003)。理性與秩序--在人學的視野中。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艾永明(2012)。保守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王玉鼎(2010)。漢字文化學。西安:西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王元鹿(2014)。漢字中的人文之美。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于鐵丘(2004)。清官崇拜談:從包拯到海瑞。濟南:濟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童範儼(1989)。(同治)臨川縣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江天一。江止庵遺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李時珍(2008)。本草綱目。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醉可子(1996)。精選雅笑。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赤心子、俞為民(1994)。繡谷春容(含《國色天香》)。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凌濛初、劉本棟、繆天華(1981)。拍案驚奇。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楊家駱(1978)。平妖傳。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陳文(1967)。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釋袾宏(1973)。正訛集。臺北:中華佛教文化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羅燁(2002)。新編醉翁談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章炳文(2001)。搜神秘覽。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長孫無忌(1985)。故唐律疏議箋解。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干寶、李劍國(2012)。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戴聖、鄭玄、孔穎達(1981)。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顧宏義、謝士楷、繆天華(1998)。包公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完熙生、朴在淵(1997)。包公演義。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余象斗(1990)。皇明諸司公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1990)。詳情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劉安、張雙棣(1997)。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Campbell, Josph、朱侃如(1995)。神話。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Frye, Northrop、葉舒憲(1987)。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王讜、周勛初(1987)。唐語林校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羅燁(1957)。醉翁談錄。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釋聖嚴、關世謙(1988)。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祁連休(2007)。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周中孚、黃曙輝、印曉峰(2009)。鄭堂讀書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林淑貞(2010)。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謝明勳(20030000)。六朝小說本事考索。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王平(2008)。古典小說與古代文化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洪楩、程毅中(2012)。清平山堂話本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陳寶良(2004)。明代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歐陽修、宋祁(2003)。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董誥(2001)。全唐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余象斗(1605)。廉明奇判公案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Goodrich, Luther Carrington、房兆楹(2015)。明代名人傳。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汪民安(2007)。文化研究關鍵詞。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譚正璧(2012)。三言兩拍源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王德威、宋偉杰(2005)。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黎靖德、王星賢(1988)。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洪邁、何卓(2006)。夷堅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路工(1985)。訪書見聞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周清源、陳美林(1994)。西湖二集。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胡萬川(1994)。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劉勰、周振甫(1981)。文心雕龍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應劭、王利器(2010)。風俗通義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肖群忠(20020000)。中國孝文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王璦玲(20050000)。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呂妙芬(20110000)。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脫脫(1977)。宋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朱國禎。湧幢小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徐永斌(2010)。凌濛初考證。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張廷玉(1974)。明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丁肇琴(20000000)。俗文學中的包公。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曾棗莊(2012)。中國古代文體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樂蘅軍(19920000)。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游子安(2005)。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李道謙(1977)。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簡齊儒(20040600)。通俗文學和法律的更多對話--評介《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徐忠明著.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2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東發(1986)。明代小說家、刻書家余象斗。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相愷(1991)。「百家公案」與戲劇考論。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立興(1991)。劉鶚筆下的清官形象的平議。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賡哲(2011)。割股奉親緣起的社會背景考察。唐代疾病、醫療史初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蒲慕州(2011)。中國古代的信仰與日常生活。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幼垣、宏建燊(1985)。明代公案小說的版本傳統--龍圖公案考。中國文學論著譯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紹基(1999)。論元雜劇思想內容的若干特徵。元曲通融。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忠明(2000)。《金瓶梅》公案與明代刑事訴訟制度初探。法學與文學之間。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致元(2001)。從有關包公的小說看明代民間的法律意識。包拯研究與傳統文化。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nderson, Marsden(2008)。多命謀殺案:論公案小說裏的巧合與迷信風水。逸步追風西方學者論中國文學。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幼垣(1985)。《全像包公演義》補釋。中國文學論著譯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魏軍(2009)。我國古代公案小說與法律的關係。中國法制文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明勳(2003)。六朝志怪與公案小說--黃岩柏「公案幼芽偏多萌生於魏晉志怪」說述評。六朝小說考索。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兆明(1993)。「報」的概念分析及其在組織研究上的意義。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篇(一九九二)。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世德(1999)。[龍圖公案]前言。龍圖公案。北京:群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景深(1980)。百回本《包公案》。中國小說叢考。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一凡(2009)。明代贖罪則例芻議。中國傳統司法與司法傳統。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永義(1999)。雜劇中鬼神世界的意識形態。元曲通融。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幼垣、宏建燊(1980)。明代公案小說的版本系統。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楷第(2009)。包公案與包公案故事。滄州後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益源(1988)。《歡喜冤家》的和尚形象及其影響。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范長華(1999)。元代報冤類雜劇的搽旦類型腳色。元曲通融。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侯忠義(2001)。公案小說.清官.俠士。書趣.文趣.理趣學人書話。北京:同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焯然(1991)。論李贄在明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明史散論。臺北:允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大安(2001)。論斷符號--論「案」、「按」的語言關係及案類文體的篇章構成。讓證據說話(中國篇)。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小如(2001)。略論舊公案小說中的清官。書趣.文趣.理趣學人書話。北京:同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孔繁敏(1998)。包公故事與清官文化、包公故事在海外。包拯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Hanan, Patrick、王秋桂(2003)。《百家公案》考。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魯迅(1995)。孔氏志怪。古小說鉤沉。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保淳(20090000)。中國古代的「清官」文化及其省思。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燕娜(20000000)。Moral Ambivalence in the Portayals of Gegu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明清文化新論。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漢明(1999)。妥協與要求:華南特殊婚俗形成假說。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沈兼士(1986)。「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曾昭旭(1982)。骨肉相親.志業相承--孝道觀念的發展。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