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普〈詠史〉組詩文、史、哲之會通合體--以詠評三國、兩晉人物為例
作者:王次澄
書刊名:融通與新變:世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文化;王次澄, 齊茂吉 (主編)
頁次:253-299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新北:華藝學術
主題關鍵詞:陳普詠史組詩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魏娜(2010)。論中唐詩歌自注的紀實性及文獻價值。文獻季刊,2010(2),3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婭(2001)。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點。史學月刊,2001(5),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政烺(19480400)。講史與詠史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0,601-6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建國、項朝暉(2000)。宋元講史話本的通俗化特徵初探。中國文化研究,27,7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龐天佑(1997)。理學與宋代史學發展的特點。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8(2),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晨(1994)。傳統詩體的文化透析--詠史組詩與類書編纂及蒙學的關係。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4(4),98-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德毅(20000600)。宋代福建的史學。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52,141-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曉龍、宋乾(2007)。論宋代理學教育傅播的特徵。河北學刊,27(6),10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小樹(1998)。先秦兩漢講史活動初探。貴州社會科學,1998(2),9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慧玲、孟亞(2008)。權力、思想與教化--教育視域中的宋代生活偷理同一性的確立。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1(2),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代芳(1994)。評胡曾詠史詩的得失。邵陽師專學報,1994(3),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蓮玉(2010)。南宋"說話四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13-118+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樓含松(2004)。講史平話的體制與款式。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4(5),103-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樓含松(2000)。史學新變和講史的興盛。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0(1),7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錢茂偉(2001)。關於理學化史學的一些思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8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高評(20071200)。印刷傳媒與宋代詠史詩之新變--以遺民陳普詠史組詩為例。文與哲,11,313-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文天祥、熊飛、漆身起、黃順強(1987)。文天祥全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脫脫、楊家駱(1980)。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思勉(2009)。三國史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司馬光、胡三省(1973)。資治通鑑。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清馥(1986)。閩中理學淵源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房玄齡、楊家駱(1980)。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壽、栗平夫、武彰(2007)。三國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厲鶚(1971)。宋詩紀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章學誠(1980)。文史通義。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思勉(2006)。呂思勉論學叢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熹(2002)。資治通鑑綱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苗春德、趙國權(2008)。南宋教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知幾(1978)。史通。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懷祺(1992)。宋代史學思想史。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馬光、胡三省(2006)。資治通鑑。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祖謙(1998)。宋文鑑。長春:吉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熹(2002)。朱子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貫中(2002)。三國演義。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夫之(1992)。古詩評選。長沙:嶽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90)。新全相三國志平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90)。五代梁史平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師鐸(1986)。傳統文學與類書的關係。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趙望秦(2005)。宋本周曇《詠史詩》研究。北京: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聞一多(1984)。聞一多全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普(2002)。石堂先生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萬斯同(1989)。宋季忠義錄。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宗羲、全祖望(1986)。宋元學案。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徐松(1957)。宋會要輯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焯、崔高維(1987)。義門讀書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宋太祖、曾棗莊、劉琳(2006)。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彭定求(1979)。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傅璇琮(1998)。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孟軻(2003)。孟子。朱熹集註。臺北: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