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蠶桑業與絲織業在宋代的經濟地位
作者:趙雅書
作者(外文):Zhao, Ya-Sh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72
主題關鍵詞:蠶桑業絲織業宋朝經濟資本主義貿易工業革命歷史地理HISTORYGE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7
狹義的蠶桑業意義,是指植桑、養蠶,以至於上簇、結繭、育絲等工作:而狹義的絲
織業意義,則是指將生絲經過加工過程後,變成絲織品的一種作業。
宋代在中國經濟史是一個交替時代,一種不同於以前的新經濟形態出現,故蠶絲業在
宋代的經濟地位,也是不同於以的。蠶絲業在宋代,是鼎盛時代,也是轉變時代,在
此以前,蠶絲業有一種唯我獨尊的經濟地位,因古代麻、毛織業僅佔附屬地位,經濟
上的重要性是遠趕不上蠶絲業的。但是宋以後,百但蠶絲業的經濟功能漸漸轉變,其
經濟地位的獨特性亦漸漸轉變。
宋代以前的蠶絲業,都是北方強於南方,但從宋以後則慢慢變成南方強於北方。
宋代蠶桑知識與技術,已接近近日的水準,除「齊民要術」之外,古代有關農桑的重
要專著,多是成之於宋、元時代。蠶絲業生產方面,仍是在以農家為經營面的基礎上
,政府賦入的主要部分,均來自此經營面,生產的型態是手工業,手工業又可分為家
庭手工業與工場手工業,兩者同時並存,惟以家庭手工業為主,工場手工業為輔。在
技術上工場手工業較為進步,且有嚴密的分工,有高達二千工人的規模,這樣造成大
量生產,差不多能完全滿足本國的需要,而且宋代海外貿易興盛,通過歲幣、貿易、
回賜方式,每年都有大量的精美絲織品外流。
在機織技術上,宋代表現了很大的進步。平織、綾織、緞子織,是機織技術發展的三
個過程,唐代流行綾織,宋代則盛行緞子織,故宋代的機織技術,是繼承唐以後,屬
於一個定型的階段,宋以後的差異均不太大。機織業上,宋代是趨向著普遍與專業兩
種特性而發展。
宋代絲織品的生產量與賦入總和,均遠逾唐代,但是用途繁多,支給倍增,乃至入不
敷出,遂有和買絹名目,科於正賦之外,以增加收入。
宋代未曾有過工業革命,由國亦迄未有資本主義時期出現,但宋代交換經濟的發達,
使其具有過渡時代之性質。故宋代的蠶絲業,無論承先啟後,在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上
,都有重要而獨特的經濟地位。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