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的貿易型態與經濟成長之研究
作者:蘇華山
作者(外文):Su, Hua-Shan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研究所
指導教授:施敏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1
主題關鍵詞:台灣貿易型態經濟成長工業化貿易結構國家競爭能力商業經濟BUSINESSECONOM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
本文旨在研究台灣的貿易型態和經濟成長之關係,主要在於說明貿易和工業化的進程
、貿易結構和國家競爭能力及出口不穩定性等問題。此外為求文章結構之完整,亦從
各方面如:生產、消費、商品型態、地區型態等的變化與經濟成長之關係加以探討。
本文採解釋性的研究方法,所分析主題均嚐試予以最佳的解釋,分析因果關係以迴歸
方法說明,依官方發表之次級資料,采用時間數列的分析或橫斷面的分析。
配合研究目的,本文結構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至第五章共十六節均分別提出理論
、測度模型或方法,並對各分析主題均加以實證。第二章為台灣的貿易成長、趨勢與
型態。第三章為台灣的貿易結構。第四章為台灣制造品貿易的商品型態和地區型態。
第五章台灣的出口不穩定性與經濟成長。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
本文之主要結論有:
一、貿易成長與經濟成長:由於我國經濟條件特殊,欲達快速的經濟成長必要有大幅
度的貿易成長方可達成,如欲達一%的經濟成長率,須出口成長率達一‧八八%,進
口成長率一‧四九%。若不考慮國外需求因素,我國之貿易依存度將還會提高。但是
重要的是如何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以穩定幣值,而非依存度之高低。我國製造業之貿
易成長偏向,從生產面為順貿易偏向的成長,從消費面為逆貿易偏向的成長。工業化
在大多數開發中國家而言確為經濟進步的關鍵,而貿易成長對工業成長之貢獻,從民
國五十年代以來均以國內需求擴張效果較大,出口擴張效果次之,進口代替效果較小

二、貿易結構的變化:貿易結構之變化如同生產型態之改變一樣,即對重化工業品之
貿易比重較高,對輕工業品之拓展則較緩。我國對外競爭能力在民國五十二年由於幣
制低估致使廠商競爭利潤提高,而後競爭能力則呈長期下降之勢,原因在於工資上升
迅速,致比較利益逐漸消失。
三、商品型態與地區型態的變化趨勢:商品型態屬擴展型者多為重化工業,屬遞減型
者多為輕工業,屬穩定型者比率均較低,亦有若干產業因結構變動,致前後期之變化
不一致。地區型態:出口市場多集中於已開發國家,且從日本市場移轉為美國市場。
進口市場亦多來自己開發國家,且從美國市場移轉到日本市場,因此,對美順差日增
,對日逆差亦日益嚴重。
四出口不穩定性對經濟成長的影響:隨著工業化之發展不穩定性已明顯降低,由資料
顯示我國出口不穩定性與經濟成長的關係不明顯,然而不穩定性愈高,卻會影響投資
能力,且將減少出口成長率及儲蓄率。我國之出口不穩定性問題仍不嚴重,由迴歸分
析知:出口不穩定性與出口商品集中度、出口地理集中度與輕工業品之出口比重均呈
正相關,顯示出口品多樣化,市場分散化及工業化政策之推行將有利經濟穩定。
依各章結論提出個人政策性的建議
一、鼓勵出口商品多樣化及地區分散化:但非從美、日等市場分散出來,而是擴大貿
易網,以過去未加開發之地區的拓展為主,對原有市場應加以把握。
二、加強三角貿易:政府應以輔導之立場協助廠商,減少干預,以維持貿易的成長,
加強三角貿易則有利勞動密集產品之出路,增加就業。
三、提高勞動生產力:加強企業組織及各種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力使與工資上漲率配
合,以增強對外競爭能力。
四、各產業間之配合:產業關聯程度的提高,可以帶動全體產業的發展,因此,各產
業間之供需結構如何達於均衡,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