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政府遷台初期的經濟發展,1949-1953
作者:孟祥瀚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Meng Hsiang-h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國祁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生管會台灣經濟美援戰後尹仲容錢昌祚產業tpbtaiwaneconomicU. S. aidpost wa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8
論文摘要
本論文以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1949-1953,簡稱生管會)為中心,討論政府遷台之後在政治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職權如何調整配合,在經濟上如何恢復生產以穩定全台情勢的努力。生管會的成立,係政府遷台之初為有效恢復生產爭取收入,而將公營生產事業(包括國營、國省合營與省營事業)之管理事務交由該會統籌辦理。但生管會因握有經營的實權與參贊決策的角色,很快便成為當時推動台灣經濟發展的中心,舉凡工業生產、商業貿易、經濟政策等均在其控制之中。因此透過對於生管會的研究,可以瞭解當時台灣經濟發展的決策過程。
生管會對於戰後台灣經濟發展上的影響,可以分為二個方面,一為在經濟政策的決策機制上,生管會以絕對之優勢主導經濟發展之走向,其內部多方諮商,少數決策的模式,均成為日後台灣經濟決策上的特色。
二為將台灣的經濟自光復之初百業凋敝,生產不振,惡性通貨膨脹的困境中,透過整頓公營事業增加生產,利用匯率與外貿政策維持金融穩定,選擇策略性產業等方式,不僅穩定經濟頹勢,為日後經濟快速之發展奠下基礎。
而且透過對於生管會之研究,亦能這段時期若干對於日後影響深遠的經濟政策,還其清晰的政策過程與時間定位。為這段台灣戰後歷史的研究,提供一初步的歷史面貌,以作為再深入研究探討的基礎。
參考書目
檔案部分
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檔案,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典藏
資源委員會檔案(1949-1953部分),分別典藏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檔案館與國史館
經濟部國營事業司檔案(1949-1953部分),典藏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檔案館
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檔案(財經小組時期),典藏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檔案館
蔣介石總統機要檔案(1949-1953部分),國史館典藏
中文專書與期刊論文
尤鍵,<台灣對外貿易之分析>,《臺灣銀行季刊》,6卷3期,1954.3。new window
于宗先、王金利,《台灣通貨膨脹,1945-1998》,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
工礦公司紡織分公司,<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紡織分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1卷3期,1947.12。
毛松年,<二十年來之臺灣銀行業務>,《臺灣銀行季刊》,18卷1期,1967.3。
尹仲容,<一年來的台灣生產情形與展望>,《中國經濟》,第16期,1952.1。
尹仲容,<發展本省紡織工業問題的檢討>,見氏著,《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初編》,台北:美援運用委員會,1963。
尹仲容,<一年來台灣花紗布的管制工作>,見氏著,《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初編》,台北:美援運用委員會,1963。
尹仲容,《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台北:美援運用委員會,1963。
王世銓,<當前外匯管制的商榷>,《中國經濟》,第6期,1951.3。
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經濟奇蹟》,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王作榮,《王作榮看台灣經濟》,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9。
王作榮,《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999。
王雨桐,<從臺日貿易協定展望對日貿易前途>,《中國經濟》,第1期,1950.10。
王雨桐,<台日貿易之回顧>,《中國經濟》,第14期,1951.11。
王洸,《中國航業史》,台北:海運出版社,1955。
王昭明,《王昭明回憶錄》,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
王振寰,<國家角色、依賴發展與階級關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1期,1988。
王振寰,《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new window
王庸,<論倒風對民營工商業的影響>,《中國經濟》,第1期,1950.10。
王崇植,<一年來美援運用概況>,《中國經濟》,第4期,1951.1。
台灣省政府秘書處,《台灣省政府公報》,1949-1953年各期。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財政金融》,南投:各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六十週年紀念籌備委員會,1971。
台灣肥料公司,<台灣肥料有限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1卷4期,1948.3。
石山,<煤荒癥結的檢討及對增產計劃的批判>,《民主中國》,4卷9期,1952.5。
民治出版社,《台灣建設》,台北:民治出版社,1950。
江文苑,<台灣之民營工業>,《臺灣銀行季刊》,4卷2期,1951.6。
江長青,<台灣的外匯改革-管理機構與制度變遷之研究,1949-1963>,台灣師大歷史所碩論,1998。
朱謙,<一年來自由中國的國營生產事業>,《中國經濟》,第16期,1952.1。
朱書麟,<台灣之電源>,《臺灣銀行季刊》,5卷1期,1952.6。new window
行政院主計處,《台灣公營事業近況統計》,台北:行政院主計處,195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經濟現代化的歷程》,台北:該會,1984。
宋光宇,<重利與顯親-有關台灣經驗各家理論的檢討和歷史文化論的提出>,見宋光宇編,《台灣經驗-歷史經濟篇》(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
金紹賢,<論金融新措施>,《中國經濟》,第8期,1951.8。
沈怡,<懷念受培兄>,《傳記文學》,22卷3期,1973.3。
沈怡,<抗戰時期一段經建鼓吹的經過>,《傳記文學》,37卷5期,1980.11。
沈雲龍編,《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
沈遵晦,《民國卅八年的台灣》,台北:台灣通訊社,1950。
何定藩編,《陳誠先生傳》,台北:反攻出版社,1965。
何顯重,<一年來台灣的外匯管理>,《中國經濟》,第16期,1952.1。
李建興,《冶礦五十年》,台北:龍文出版社,1993。
李建興,《紹唐文集》,著者自印。
李國鼎,《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1991。
李文環,<戰後初期台灣對外貿易之政經分析,1945-1949>,成大歷史所碩論,1999。
李文環,<戰後初期台灣關貿政策之分析,1945-1949>,(上)《台灣風物》,49卷4期,1999.12。new window
李文環,<戰後初期台灣關貿政策之分析,1945-1949>,(下)《台灣風物》,50卷1期,2000.3。new window
侯坤宏,《土地改革史料》,台北:國史館,1988。
翁嘉禧,《台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高雄:復文出版社,1998。
邱昌河,<台日貿易之幾個中心問題>,《中國經濟》,第14期,1951.11。
范天任,<當前黃金美鈔問題>,《中國經濟》,第5期,1951.2。
周賢頌,《一個未過河的小卒子》,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
周育仁,《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
周憲文,《臺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0。
吳耀輝,<從資金外匯談到台灣貿易機構的調整>,《中國經濟》,第11期,1951.8。
吳錫澤,<辭公回憶撰寫的經過>,《傳記文學》,64卷2期,1994.2。
吳錫澤,<關於陳誠主持台政一年的回憶再補正>,《傳記文學》,64卷6期,1994.4。
吳聰敏,<美援與台灣的經濟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1期,1988。
吳若予,《戰後台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new window
招商局,《一年來之招商局》,台北:該局,1952。
孟祥瀚,<戰後運台之日本賠償物資之研究>,《興大歷史學報》,第10期,2000.6。new window
林忠正,<台灣紡織工業發展政策之研究>,《台灣風物》,45卷3期,1995.9。new window
林邦充,<台灣棉紡織工業發展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20卷2期,1969.6。new window
林泉,《祝紹周先生訪問錄》,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2。
林滿紅,《四百年來的兩岸分合-一個經貿史的回顧》,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4。
林滿紅編,《台灣所藏中華民國經濟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林鐘雄,《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台北:作者自印,1998。
段承樸,《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1992。
胡世棻,<現階段公營事業有關財務問題之總檢閱>,《中國經濟》,第15期,1951.12。
胡祥麟,<台灣管理外匯辦法之演變>,《台灣銀行季刊》,6卷3期,1954.3。
胡煜嘉譯,《台灣奇蹟》,台北:洞察出版社,1987。
胡祖慶譯,《政治經濟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0。
姚玉璋,《台灣貿易史》,台北:著者自印,1977。
孫越崎,<我與資源委員會>,《傳記文學》,63卷5期,1993.11。
孫鐵齋,<台灣糖業契約原料買收制度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7卷1期,1954.12。new window
高希均,《台灣經驗四十年》,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1。
袁穎生,《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
康瑄,<台灣化學肥料配銷概況>,《臺灣銀行季刊》,3卷4期,1950.10。
康瑄,《臺灣化學肥料配銷實況》,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徐柏園,<陳辭公精神不死>,見《陳故副總統紀念集》。
徐實圃,《台灣實施耕者有其田經緯》,台北,作者自印,1964。
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7編,《戰後中國》(四),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81。
郭雨新,《議壇二十年》,著者自印,1969。
惜餘,<台灣結匯數字之初步分析>,《臺灣銀行季刊》,6卷1期,1953.9。new window
黃煇,<台灣之電業>,《臺灣銀行季刊》,5卷1期,1952.6。new window
黃東之,<台灣之紡織工業>,《臺灣銀行季刊》,5卷3期,1952.12。new window
黃俊傑,《農復會與台灣經驗,1949-1979》,台北:三民書局,1991。
黃俊傑,《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史料彙編》,台北:三民書局,1991。new window
黃俊傑,《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口述歷史訪問記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2。
黃俊傑,《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書局,1995。new window
黃富三,<台灣近代經濟發展史的分期及其特徵>,見黃富三編,《台灣近代史•經濟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程玉鳳、程玉凰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初編》,台北:國史館,1984。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new window
張潤蒼,<從臺日貿易協定說到出口貿易前途>,《中國經濟》,第1期,1950.10。
張瑞祺,<外匯黃金政策評論>,《中國經濟》,第5期,1951.2。
張瑞祺,<論現在管制外匯金鈔的結匯證>,《中國經濟》,第8期,1951.8。
張九如,<埋藏了三十年的一面黨鏡>,《新聞天地》,1963。
張果為,《臺灣經濟發展》,台北:正中書局,1967。
張駿,<台灣經濟起飛與繁榮的奠基者「生管會」>,《傳記文學》,45卷6期,1984.12。
張駿,<拓展國際貿易的徐柏園先生>,《傳記文學》,47卷1期,1985.7。
張駿,《創造財經奇蹟的人》,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7。
張家銘,<理論深淵與歷史深度-台灣發展經驗的解釋及其反省>,見氏著,《社會學理論的歷史反思》,台北:圓神出版社,1987。
張瑞成,《光復台灣之籌畫與受降接收》,台北:國民黨黨史會,1990。
張苾蕪譯,《臺灣政治經濟學論辯析》台北:人間出版社,1994。
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台北:卓越文化事業公司,1993。
陳式銳,<台灣棉布問題面面觀>,見氏著,《臺灣經濟》,台北:財政經濟出版社。
陳榮富,《六十年來台灣之金融與貿易》,台北:三省書店,1956。
陳鳴鐘、陳興唐,《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
陳純瑩,<戰後台灣經濟發展史的分期問題>,《師大歷史學報》,第19期,1991.6。new window
陳玉璽著,段承璞譯,《台灣台灣的依附型發展》,台北:人間出版社,1992。
陳誠口述、吳錫澤筆記,<陳誠主持台政一年的回憶>,《傳記文學》,63卷5期,1993.11。
陳誠口述、吳錫澤筆記,<陳誠主持台政一年的回憶>(二),《傳記文學》,63卷6期,1993.12。
陳誠口述、吳錫澤筆記,<陳誠主持台政一年的回憶>(三),《傳記文學》,64卷2期,1994.2。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陳儀治台論>,見賴澤涵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new window
陳兆偉,<國民政府與台灣糖業,1945-1953>,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論,1993。
陳兆偉,<從統一到混亂-光復後台灣公營生產事業經營機關的演進>,見中華民國史料中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17輯,1995。
陳龍貴,<農復會經驗(1948-1979)-以行政管理為中心的研究>,台灣師大歷史所碩論,1995。
陳鵬仁編,《百年憶述》(一),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6。
陳翠蓮,<大中國與小台灣的矛盾-以資源委員會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資源爭奪為例>,見張炎憲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1998。new window
陳思宇,<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1949-1953)-以公營事業為中心的探討>,政大歷史所碩論,1999。new window
陳思宇,陳慈玉,<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對公營事業的整頓,1949-1953>,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1949-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1999。new window
陳勇志,《美援與台灣森林保育,1950-19654》,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
陳金滿,《台灣肥料的政府管理與配銷,1945-1953》,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
馮世欣,<陳辭修與尹仲容>,《傳記文學》,50卷4期,1987.4。
葉萬安,《二十年來之台灣經濟》,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葉萬安、邱顯明,《中國之公營生產事業》,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等著,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等譯,《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
楊繼曾,<楊繼曾九十回憶錄>,《傳記文學》,51卷5期,1987.11。
楊渡,《鐵腕金融情-何顯重的一生》,台北:商業周刊出版公司,1999。
湯元吉,<台灣化學肥料生產概況>,《臺灣銀行季刊》,3卷4期,1950.10。new window
劉章慧,<台灣結匯證制度之研析>,《台灣銀行季刊》,11卷3期,1960.9。new window
劉寧顏,《台灣土地改革紀實》,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89。
劉進慶著,王宏仁等譯,《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1992。
劉素芬、莊樹華、蔡淑瑄,<簡介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有關戰後台灣經濟之數位化檔案>,《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7期,1999.3。
劉士永,《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經濟部編,《經濟問題資料彙編續集》,台北:經濟部,1954。
賈士蘅譯,《躍升中的四小龍》,台北:天下雜誌,1992。
廖鴻綺,<貿易與政治:台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以台灣所藏外交部檔案等為中心之探討>,台灣師大歷史所碩論,2000。
趙蘭坪,<吾國黃金政策平議>,《中國經濟》,第1期,1950.10。
趙蘭坪,<當前黃金外匯問題>,《中國經濟》,第5期,1951.2。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鄔志陶,<黃金儲蓄之回顧與展望>,《中國經濟》,第5期,1951.2。
鄔志陶,<限外發行與幣制改革>,《中國經濟》,第7期,1951.4。
鄔志陶,<三年來臺省幣制改革之回顧及其展望>,《中國經濟》,第21期,1952.6。
蔡世理,<台灣煤礦業與石炭調整委員會之使命>,《臺灣礦業》,1卷3期,1949.11。
蔡孟堅,<懷念尹仲容先生>,《傳記文學》,32卷4期,1978.4。
潘志奇,《光復初期台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
歐世華,<吳國楨與台灣政局>,台灣師大歷史所碩論,1999。
羅俊強,<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之研究,1948-1949>,台灣師大歷史所碩論,2000。
龐建國,《台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3。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蕭越,《今日之台灣》,台北:自由出版社,1949。
蕭錚,《土地改革五十年》,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1980。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new window
關國瑄,<前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孫越崎>,《傳記文學》,68卷1期,1996.1。
鄭友揆等,《舊中國的資源委員會(1932-1949)-史實與評價》,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1。
鄭梓,《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台灣省參議會史研究,1946-1951》,台中:著者自印,1985。
謝漢儒,《關鍵年代的歷史見證-台灣省參議會與我》,台北:唐山出版社,1998。
嚴演存,<接收台灣工礦事業的回憶>,《傳記文學》,51卷2期,1987.8。
嚴演存,<台灣之艱危時期-民國卅六年到民國卅九年之台灣>,《傳記文學》,51卷3期,1987.9。
嚴演存,<土地改革與生管會>,《傳記文學》,52卷3期,1988.3。
嚴演存,<從工業起步到經濟起飛>,《傳記文學》,52卷4期,1988.4。
錢昌祚,<一年來台灣外匯管理的回顧與檢討>,《中國經濟》,第28期,1953.1。
錢昌祚,《惺覺論選》,台北:作者自印,1966。
錢昌祚,<服務財經界的回憶(上)>,《傳記文學》,24卷2期,1974.2。
錢昌祚,《浮生百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5。
薛月順,《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台灣經濟建設》,台北:國史館,1993。
薛月順,《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台北:國史館,1996。
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礎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台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的探討>,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1949-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1999。new window
瞿荊州,<台灣之對日貿易>,《台灣銀行季刊》,15卷3期,1964.9。
監察院,《行憲監察院實錄第一編》,台北:監察院秘書處,1983。
顏學淵,<關於台灣的煤礦>,《臺灣礦業》,3卷1/2期,1951.6。
賴森林,<論台灣煤礦政策>,《臺灣礦業》,3卷1/2期,1951.6。
英文書目
Amesden, Alice H. Taiwan’s Economic History: A Case of 'Etatisme' and a Challenge to Dependency Theory. Modern China. 5(3), 1979。
Barrett, Richard E. and Martin K. Whyte. Dependency Theory and Taiwan:Analysis of a Deviant Cas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7(5), 1982。
Gold, Thomas B.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 New York: M. E. Sharpe 1986.
Pang, Chien-Kuo(龐建國). 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 Taiwan Case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2.
Jacoby, Neil H. U. S. Aid to Taiwan: 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Praeger. 1966.
Ho, Samuel P. 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60-1970. New York: Yale Univ. 197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