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有關「面子」的心理與行為現象之實徵研究
作者:朱瑞玲
作者(外文):Zhu, Rui-Li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國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3
主題關鍵詞:面子心理行為知覺認知心理學PSYCHIATRYPSYCH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7)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1
本研究嘗試提出個人「面子」運作過程的分析模型,目的在於探討個人如何形成「面
子」知覺與使用「面子」保護策略。本研究假設:面子威脅來自公 眾或社會查核。
行為情境中所具備的行為評價特性(觀眾人數,行為者與觀眾之關係,共有面子之人
數等)及為構成面子威脅之主要來源。面子需求則透過個人特殊之生活背景學習而來
,所,影響面子威脅的知覺與因應行為之個人特性亦不容忽視。本研究以訪問與卷調
查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在三個系列性研究中,由研究一獲得不同背景之個人,其生
活中關心的臉面事件內容、失臉面的情緒感受、事先避色失臉面之方法及事後挽回臉
面之方法;並初步瞭解「臉」與「面」之關係。研究三進一步探討「臉」、「面」之
差異特性,結果發現:「沒面子」與「我臉」程度,在能力(包括身分)事件與品德
(包含法律與品行)事件上,有明顯的不同;但「臉」、「面」的事件性質與維護行
為之因素結構則十分相似。研究三選擇情境公開性的操弄,尋求個人的生別、身分背
景及事件歸因等先決變項,在不同性質之面子事件上,對面子威脅之知覺、情緒反應
及面子行為的影響;並分析避色失面子行為與挽回面子行為組群間之可能關係。研究
結果可支持上述之假設,顯示本研究所提出之面子運作模型具有解釋力。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