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壓力刺激關係覺知的效應研究
作者:余德慧
作者(外文):Yu, De-Hu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柯永河
楊國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3
主題關鍵詞:壓力刺激知覺壓力刺激心理認知評估心理學PSYCHIATRYPSYCH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7
本研究的主旨,在於探討個人在壓力情境中,對壓力刺激的認知評估歷程。本研究重
新修正 Lazarus 的認知評估的概念,定義認知評估為「個人對壓力刺淚性質的區辨
與認定的過程」,並提出新的認知評估模式,其中包括三種認知評估的步驟:(1)
初次評估:個人對壓力刺激性質僅保持模糊的知覺狀態,不能確切知道壓力刺激的特
定性質;(2)第二次評估:個人對壓力刺激的性質加以搜尋,並經認知處理.步驟
,認定壓力刺激的特定性質,而產生因應壓力的知覺狀態;(3)再評估:個人對壓
力刺激產生知覺狀態的改變,而導致其因應行為的選擇,此已改變的知覺狀態,是為
再評估。
筆者從實驗的壓力情境中,區別兩類的關係覺知的個別差異,分別代表不同認知評估
的狀態。第一類是對簡單壓力刺激系列的關係覺知中,找出能覺知壓力刺激間之規則
者(關係覺知者)與未能覺知壓力刺激間關係之規則者(非覺知者),前者處在第二
次評估狀態,後者尚處在初步評估。第二類是對複雜壓力刺激系列覺佑中,區分採取
結構式覺知者或分離式覺知者。其中,結構式覺知者對複雜刺激採用較抽象的性質去
涵攝個別刺激,對壓力刺激的知覺多出一個處理步驟,故處於第二次評估狀態;分離
式覺知者對壓力刺激採用個別刺激單位的區辨,並沒有進一步做處理,故處於用次評
估狀態。
根據不同認知評估狀態的個人,本研究的認知評估模式預測:(1)處於初步評估的
受試者,對壓力刺激的生理反應缺乏局部控制的能力,故其膚電反應的習慣化較緩慢
,而處在第二次評估的受試者,對壓力刺激有區辨性反應,其對生理反應竹的局部控
制較佳,做膚電反應的習慣化較速迅。(2)處在初步評估的受試者無法依據外在壓
力刺激性質的覺知來因應壓力情境,故其因應策略為自我防衛的逃避策略;處在第二
次評估的受試者可依據外在壓力刺激性質的覺知來因應壓力情境,故其因應策略為自
我防衛的逃避策略;處在第二次評估的受試者可依據外在壓力刺激性質來因應壓力,
故採用監視的因應策略。(3)處在初步評估狀態的受試者可能因焦慮與敏感的個性
傾向或較差的認知能力而導致壓力刺激無法進一步處理,而處在第二次評估的受試者
則受焦慮因素影響不大,個性傾向於壓抑者,或因較佳的認知能力而能進一步處理壓
力刺激。但焦慮、壓抑、敏感與認知能力三者,何者比重較大,則沒有特定的預測方
向。
84位受試者接受簡單壓力刺激系列,174位受試者接受複雜壓力刺激系列,各依
覺知程度或覺知方式分組,檢定上述假設。結果發現:(1)在簡單壓力刺激情境,
關係覺知者在壓力刺激系列的前期,其膚電反應較非覺知者低,且對嫌惡刺激有較迅
速的習慣化;在複雜壓力刺激情境,結構式覺知者在經驗壓力刺激時的膚電反應較分
離式覺知者為高,且未顯示習慣化現象。但是,在等待電擊、接受電擊與電擊後的恢
復等嘗試中,結構式覺知者的膚電反應很清楚的習慣化,而分離式覺知者則沒有習慣
化。(2)不管在簡單壓力刺激所區分的覺知差異或複雜刺激所區分的覺知方式差異
,均能很清楚地預測:高覺知者與結構式覺知者均傾向「監視」或「控制」的策略,
而低覺知者與分離式覺知者均傾向於「逃避」的因應策略。換言之,覺知差異成功地
預測了因應行為;(3)與覺知差異有關的認知變項上,高覺知者表現較高的智力分
數,結構式覺知者表現較高的智力分數與場結構知覺能力,但個性變項則與覺知差異
無關。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