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實學思想」對韓國之影響-以十七、十八世紀為中心
作者:李鉉
作者(外文):LI, ZU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家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8
主題關鍵詞:實學儒學思想韓國實學SOUND-SCHOLARSHIPCONFACIAM-THOUGHTKOREAN-SOUND-SCHOLARSHI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4
中韓之間的文化交流,自漢代以來即代代相承,連綿不絕,因而形成中國文化的中心
與邊際關係。就文化的性質而論,一個文化中心的形成或發展出某些新學術思想時,
經過若干時間後,便往往會向外傳播並發生影響。此種情形,在同一文化圈中更屬必
然。中韓之間的文化關係即是如此,此由下述中國學術思想東傳韓國之具體事實可以
充分印證:(1)諸為漢代之儒學思想,(2)南北朝、陏、唐之佛教、道教,(3
)元代之朱子性理學,(4)明代之陽明學,(5)清代之實學(包括經世實學、考
證實學、公羊實學)均會傳入韓國。在此所謂的「實學」,就是「修己治人之學」、
「經世致用之學」,此種概念亦可以說是儒家思想本身的一種內涵。大體而言,清代
實學思想可分為三個時期的發展;第一期為明末清初,特重經世致用的實學。第二期
為清朝中葉乾嘉時期,偏重考證學。第三期為清末,強調今文公羊學。上述三個時期
中,以前兩期的實學思想對韓國的影響最為深刻而強烈。
十七、十八世紀的韓國,經過壬辰倭亂、丙子胡亂等兩次戰役後,政治社會已由動盪
而漸趨安定。惟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亦漸致流弊叢生而到了非改革不
可的地步。在此種歷史背景之下,部份知識份子逐趨向改革舊弊而謀求更新,由是乃
產生韓國的實學。韓國實學大致可分為三個派別;一是經世致用學派(星湖學派)。
二是利用厚生學派(北學派)。三是實事求是派。上述三個學派中,利用厚生學派主
張「北學於中國」。而且強調不學中國(清)即無實學,因此他們被稱為「北學派」
,其後更逐漸成為韓國實學的正統中心學派。此韓國實學,不論經世致用學派或利用
厚生學派、實事求是派,均受清代實學的深刻影響,此由其著作與實學理論上可以充
分印證。其中「北學派」受清代實學影響最為深刻。
總而言之,在十七、十八世紀朝鮮舊社會中,部分先進的有識之士由於深受清初經世
實學和乾嘉考證實學之影響,因而積極提倡「實學」,以謀求革除舊弊,並達成革新
和富國強兵之目的,於是逐漸產生並發展成為「朝鮮實學」,進而構成朝鮮後期的重
要時代思潮,由是以言,韓國實學之產生與發展,雖然有其內部的自發性因素,然而
其決定性的動因仍是清代實學的影響,所以作者認為如無清代實學的影響,則韓國實
學終難以發展成為朝鮮後期巨大的時代思潮。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