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稻作地理研究
作者:任茹
作者(外文):JEN JU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地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鄭勝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6
主題關鍵詞:水稻品種 開墾 稻作氣候RICE SPECIES DEVELOPMENT THE CLIMATE OF RICE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本文旨在探討臺灣稻作的品種、開墾的時空發展脈絡以及自然、人文環境
對於稻作的影響。臺灣稻作發展歷經六階段─南島語族的陸稻期(土地公
有)、荷據時期的引進秈稻期(土地國有)、明鄭時期的引進中國南方秈稻
期(土地私有)、清領時期的秈稻期(土地私有)、日據時期的引進日本
稻與臺灣在來稻雜交期(土地私有)、光復以後粳稻與秈稻並重時期。在臺
灣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中,由沿海到內陸,由西部到東部。透過臺灣稻作
發展脈絡各階段,以地理學的觀點,研究分析自然、人文環境在三樣本區
:宜蘭、彰化、屏東,與臺灣稻作的關係。根據本文的研究方法,即收
集文獻資料、整理資料實地訪問收集統計資料統計分析,加以闡釋
三樣本區的稻作地理特性及空間差異。得到的結論如下: 1.臺灣農業政策
即為稻米政策,亦即在稻米供需問題尋求平衡。 2.臺灣稻作在三樣本區,
因地形(皆為平原)、土壤(皆為板岩沖積土)、栽培技術(均為實驗田)、品
種優良(適合當地),以上條件的均質,因此氣候因素左右了稻作的生長、
結實、收穫,其中以平均氣溫、日照時數、日射量、降雨量對於稻米千粒
重、結實率、有效分蘗數、稻穀產量等農藝性狀有決定性的影響。 3.臺
灣在日據、光復後各有一稻穀增產期:前者是由於日本市場的需求、改良
品種、施肥、灌溉設施;後者是由於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
、持續改良品種、施用大量化肥、灌溉設施、臺灣人口大增、糧食平準基
金的設立、保證價格收購等政策。 4.臺灣在日據光復後各有一稻穀減產
期:前者是由於戰爭及強迫征購;後者是由於近年來餘糧太多、為加入國
際組織後所引起衝擊而預先為之因應,必須農田釋出、稻田轉作、休耕。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